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2章 軍中佈置及立威

隆盛十三年十月初一,左右神武,左右神威四軍兵員入營。 從羽林軍抽調的校尉旅帥隊正總共八千餘人,加上從北苑及各皇莊選出的青壯八萬餘人,近九萬人讓之前被抽調一空只剩左右羽林衛一衛的北苑大營人聲鼎沸。 “咚!” “咚咚!” “咚咚咚!” …… 鼓點越來越急,各部將校們抽打著胯下的戰馬來回巡視著自己的駐地。 北苑大營總共分為六個大營三座軍衙,六座大營分為兩排,每排三座大營,同軍大營分置對面,左衛在北排,右衛在南排,營地稱為北左,北中,北右,南左,南中,南右,字尾大營。 三座軍衙處在中央,每軍一座軍衙,軍衙周圍是平坦的草地,用於全軍演武所用。 中央兩座大營屬於羽林軍,神武軍大營在西邊,神威軍大營在東邊。除了羽林軍因為要駐守南山離宮,大營常年只有一衛人馬,總是輪空一個大營,剩下的四個大營就是劃分給神武神威兩軍。 屬於每衛的大營的佈置基本相同,不是四四方方的營地,而是長方形,分為六座小營,東西走向排成兩排,每排三塊營地。命名類似大營,字尾單字小營,例如北中大營南右小營。 靠近軍衙的一側中央營地都是坐落著一座衛衙的校場,剩下五塊營地則分給各府。 屬於各府的營地中央是校場和衛府,所謂衛府就是每衛下屬的前後左右中五府的小衙門,平日裡統領禁軍的中郎將就坐鎮於此。 大乾各軍的軍陣多有差異,比如安北都護府軍陣後發制人,兵種均衡,安西都護府軍陣雷霆雨露,以輕重騎為主。安南都護府軍陣堅如磐石,以步射為主,安東都護府軍陣詭異莫測,以輕騎為主。 大乾軍陣因戰場環境的不同,兵員要求不同,雖然都是前後左右中五軍佈置,但是各軍陣之間的差以很大。 而作為天子六軍的北衙禁軍還有南衙十六衛坐鎮帝國中樞,擔任著守衛國都,援助各個邊府的職責,因而追求軍隊的調動速度,而為了能夠適應各種環境的戰場,極為重視兵員的全能。 南衙府兵其中的外軍,也就是除官員子嗣為主,不領府兵的四衛外的十二武衛,各有職責,因而並不是直接抽調單獨的某一衛外出作戰,遇到戰事時,慣例從各衛抽調兵員組成大軍,因而各衛側重不同,兵種純粹。 看其軍號就知道各衛訓練的側重,左右衛曰驍騎,左右驍衛曰豹騎,左右武衛曰熊渠,左右威衛曰虎賁,左右領軍衛曰射聲,左右金吾衛曰佽飛。 具甲,重騎,輕騎,輕步,重步,弓弩,各色兵種都有。 而北衙禁軍做為皇帝親軍,在南衙兵力不支之時,隨時都能開拔作戰,上馬騎射,下馬步戰是最基本的要求。 陵衛和牡丹內衛神秘,除了聖人和太子外,其他人根本不清楚這兩支軍隊的人數,即便二皇子趙載承曾經執掌過牡丹內衛,但是二皇子也只是掌管了牡丹內衛的一部,並不是全權掌控。 南衙十六衛的武備依照各自兵種,盔甲武器各有差別,而北衙六軍的盔甲武器則十分統一。 羽林軍各朝各代都是紅衣黑甲,甲冑形制為明光鎧,神武神威雖然各項都和羽林軍看齊,但是還是和羽林軍有所差距。 畢竟羽林軍那可是歷代聖人的心頭肉,大乾立國百年,羽林軍全員武備明光鎧,人手一杆畫戟,三石強弓,騎弩更是標配,只是刀具用的還是環首刀,這也是除了畫戟外羽林軍不同於大乾其他軍隊的特點。 不過這也讓人說不出羨慕,畢竟羽林軍都是府兵遺孤,從小就在軍營中長大的,畫戟這種使用複雜的武器可不是一般府兵可以玩的轉的,就連蘇策估計也用不好畫戟。 不過即便如此,神武神威也比南衙十六衛強出來一些。兵員都是來自羽林軍的子嗣和皇莊,雖然沒有經過折衝府的兩年錘鍊,但是這些從小就習武的人,比起拿到選鋒令的同齡府兵強出來不少。 蘇策所屬的神武軍左衛就在北左大營,而蘇策的前軍府就在北左大營的北中小營中。營地中都是土坯製作的營房,站在長安城的城牆下遠眺,蘇策營房整片區域呈倒凹字行,空出來的那塊地方是校場,衛府正對校場。 此時,三通鼓已經停了下來,蘇策帶著前幾日剛認識的兩個郎將登上了點將臺,說是點將臺實際上就是一個用黃土堆起來的方臺,在土臺上搭建的三四米高的木臺,木臺有三杆旗,中央最高的是大乾軍旗,軍旗左側是營旗,右側是代表著蘇策的將旗。 大乾軍旗制式統一,紅底黑字,中央一個大大的“乾”字。 營旗也就是蘇策所率前軍府的軍旗。 青龍白虎掌四方,朱雀玄武順陰陽。 軍前宜捷,前用朱雀,旗色紅底黑圖。 軍後宜殿,後用玄武,旗色黑底紅圖。 軍左為陽,左用青龍,旗色藍底白圖。 軍右為陰,右用白虎,旗色白底藍圖。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