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部分

夥子,不錯,你已經夠格當官了。"於是,司機在晏嬰的舉薦下當了齊國的大夫。

……現在,管仲、晏嬰、子路、曾西、曾西的爺爺曾參,這幾位出場人物都已經介紹過了,再回來看看孟子師徒倆吧。公孫丑問孟子:" 如果您和管仲、晏嬰一樣做了齊國的總理,也能做一番他們那樣的功業嗎?"

孟子給公孫丑嘮了嘮儒家的家常:曾西的爺爺比不上子路,曾西自己比不上爺爺,所以曾西在儒者當中遠遠不是最厲害的,可是,就連曾 西都看不上管仲呢!孟子覺得自己多少也要比曾西強一點兒,所以說:"連曾西都不屑於去做管仲那號人,何況我呢!"

公孫丑一愣,半晌才說:"老師,您這不是在吹牛皮吧?管仲和晏嬰輔佐國君成就霸業,他們可不是簡單的阿貓阿狗啊!"

孟子一撇嘴:"成就霸業算什麼,齊國就算一統天下都易如反掌。"

這話把公孫丑說得更含糊了,公孫丑問:"老師,您的牛皮怎麼越吹越大啊,以周文王那樣的聖人,又活了快一百歲才死,他都沒能一統 天下,到了周武王和周公的時候可算才一統天下成就了王道。這事可不像您說的那麼'易如反掌'吧?"

公孫丑的這個問題真是問得合情合理,孟子非常推崇周文王,可週文王一輩子都沒做成的事,怎麼這會兒倒成了易如反掌了呢?難道孟子 比周文王還強?!

可孟子自有他的道理:"周文王是聖人,誰能比得了!我不是這個意思。你想想,商朝從開國到滅亡,賢能的君主出過六七位,在這麼長 的時間裡,天下人一直都歸附於商朝,這就產生了社會的慣性,任憑是誰,想改變社會的慣性都是很難的。商紂王雖然壞,可他接下來的這個 家底兒實在太好了,身邊的能人又多,像著名的賢人箕子、微子、比干等等。所以,周文王僅僅憑著方圓百里的這麼一個彈丸之地要想取商朝 而代之,那是多難的一件事啊!"

公孫丑點點頭:"嗯,有道理。"

孟子接著說:"你們齊國人不是有句諺語嗎,叫'靠智慧不如靠運氣,靠鋤頭不如靠天氣。'也就是說,形勢比人強。周文王那時候形勢 不好,做事不容易,可現在不同了,時機已經到了,要想一統天下可就容易多了。夏、商、週三朝最鼎盛的時候,國土也沒超過方圓千里,可 現在齊國的土地就已經在方圓千里之上了,而且人口也多,所以呢,國土也不用再擴張了,老百姓也不用再招徠了,靠現在的底子就足夠一統 天下了。"

公孫丑又點點頭:"嗯,果然在理。"

孟子接著說:"理還不止這些呢。天下都亂了這麼久了,可是一統天下的大英雄卻還沒出現,這不正常啊,老百姓也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 被苛政折磨得這麼厲害的。你要知道,人餓極了連屎都吃……"

公孫丑連忙插嘴說:"老師,您說的那是狗。"

"哦,"孟子連忙改口,"人餓極了連樹皮都吃,人渴極了連尿都喝。孔子還說過,道德的傳播速度比郵局投遞雜誌還快……"(孔子曰 :"德之流行,速於置郵而傳命。")

公孫丑心說:"我訂的《齊國國家地理》都十二月了才收到六月那期,裡邊還做著避暑勝地的廣告呢。"

孟子接著說:"現在天下老百姓的心態,就是人餓極了、渴極了時候的心態,只要有齊國這樣的超級大國實行仁政,那就是解民於倒懸, 比起周文王時代事半功倍。"(當今之時,萬乘之國行仁政,民之悅之,猶解倒懸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時為然。)

。 想看書來

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為什麼不是八百年?

孟子在這一節的結尾處一連為我們創造了兩個重要成語,一個是"解民於倒懸",一個是"事半功倍",我們現在說話、寫文章都還常用 這兩個成語呢。

孟子這一番話,聽上去滿是那麼回事。至於仁政可行與否,我在"梁惠王篇"中已經講了很多,不再贅述。這裡很值得注意的是孟子關於 "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