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人都出自大崗村。修了路,大崗村進出容易多了,後來慢慢發展起來,如今大崗村有三百多戶人家,有三分之一的人是邵家族人。
大崗村以前是比較窮的地方,山多地少,交通不便,村子裡的人後來都習慣出去討生活。像邵家族人,以前就有不少下南洋,偷渡到港島和國外。邵老爺子這一房就是動亂年代出去的,後來成功在國外紮了根,攢下了家業,又趁國家改革開放期間回國,除了在城市創辦公司發展事業,沒少給村子裡做貢獻,修路修橋建學校,資助村裡孩子們的讀書,給出去打工的村民們提供門路。因著這個原因,大崗村的村長一直由邵家族人擔當。
在鄉下也住了不少邵家的回來祭祖的遠房族人,之前聚在邵老爺子大宅的,都是血脈比較近,走動比較多的。這一次拜祖宗規模格外大。各家的主事人被集結起來,分批在村公所的大堂裡開了秘密會議。
祭祖的時候大家的表情都很凝重,都在想也不知道這一次祭完祖,以後還有沒有機會大家能齊整地聚在一起。
拜完祖宗先人,邵家族人裡的幾個核心主事人又和村裡的幹部以及幾個村民代表開了個會,安排了一下事情後就紛紛離開各自行事。他們家族有專門的聯絡渠道,各家該知道的人都收到了訊息,除了一部分年輕人和所有未成年人的還被瞞著。
政府還沒有資訊傳過來,他們也不可能公開這個秘密,一切都是秘密行事,能保密就儘量保密。時間還有半年多,要是這時候瞎嚷嚷,擾亂社會治安不說,政府搞不好當你散播謠言治罪。邵家人的計劃是,先保全自己的實力,然後再通知姻親好友,要是政府向社會公開,他們再看情況作一下步工作。
祖三房的人正帶著了一批人在大崗村周圍探探查查,尋找適合的地方。他們希望避難基地不要離村子太遠,畢竟他們的祖宗就埋在這裡。當年是先祖逃饑荒選擇了在這個村子裡生根,他們祖祖輩輩才能生存下來,代代繁衍,後來族人還有不少發達起來,可見老祖宗們的眼光還是不錯的。
從大崗村回來後,邵老爺子一頭扎進書房,一個個通知國外遠方的族人。他在邵氏一族裡地位一向頗高,說的話向來有份量,這事他幹起來就最有效率最讓人信服,所以邵老爺子就包下了這活。
邵二叔三叔和邵文柏,按著採購單子和分配的任務,一項項安排人採集。
邵文楊和文柳還要先回一趟M國,處置他們在國外的資產,在國外變成錢之後也不用匯回來,直接在當地按採購清單購買所需物資再運回來。
邵老爺子和雙胞胎把邵家在國外和港島積累三代的資產在一個月內偷偷地變賣。國內的工廠不能動還要生產物資,住宅也不太好處置(主要是不能賣給國人坑他們),古董文物就拿去國外拍賣行,珠寶首飾都在國外出售,市中心的辦公樓和廠房,還有一些地一時不好找買家,就向外資銀行抵押貸款。他們在港島和國外的公司與資產有些不好一下處置的,也是向當地銀行抵押貸款。
邵老爺子秉著一顆火紅的愛國心專坑老外,從來不向中資機構下手,說這也算收回一點八國聯軍入侵時的損失。
為了將物資穩妥地運回國內,邵家在一些國家的港口租借了萬噸甚至十萬噸級別的貨輪,在機場包了貨機負責運貨。
這時政府還沒有資訊傳達給他們,邵家怕一些貨物進海關有麻煩,就利用港島優越的航運條件和港口位置,先把從國外進口的物資大部分都安置在港島,然後打算在這裡再做排程中轉。管家林伯的兒子在航運公司工作,在港島正好幫忙週轉運貨。
那幾個月港島的貨運吞吐量月月創新高,貨運量之大讓人暗暗驚奇,繁忙的碼頭似乎又讓港島人看到了漸漸衰落的香江重新崛起的希望。然後報紙不斷地討論香江地理位置在大陸的重要性,在國際貿易中如何如何重要,有些人還重溫了一下舊日香江在以前宗主國統治下的輝煌。
從前幾年起,華國政府一直在積極拓展大陸西邊的陸地貿易線,以圖擺脫南邊海運線對大陸貿易的制約。南海地區的小國這幾年一直跟國家有領土糾紛,或是跟華國面和心不和,偏偏又佔據著航運線的重要地理位置,華國政府幹脆往西邊拓展陸地運線,同時還積極發展自家沿海的重要港口,為了發展海上力量,航母都弄了幾艘出來。這些年港島在大陸貿易中的位置逐年下降,加上全球的經濟衰退影響,港島的支柱產業,像金融業和地產業,前兩年有衰退之象,因著貿易轉口和航運業的興旺又開始有了抬頭之勢。那幾個月的港島經濟繁榮假象其實與邵家以後的發展也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