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忘卻。
楊北離了西藏,又往北行。
從西南,到西北,從西北,到北方。
聽罷信天游,又見離離原上草。
歲歲枯榮,年復一年。
此時的蒙古草原,並不平靜。
走南闖北多年,楊北見過的風景每每不同,所見所得,更是不同當初。
一個人的旅途,總歸安靜了些。
路上結識過不少生人,從未深交。
有時,會想起聲聲叫著自己“小北”的林嶽凡,不知在元末的林嶽凡而今又是怎麼模樣。雛鳥心理,楊北對武當派上下,總難忘懷。
最不敢想起的那人,依然牢牢鎖在心裡。不去想,不去記,卻從不曾忘記。
只道相思苦,不敢問相思。
楊北的心裡,裝不下所謂的家國大義。縱使他此時武功不遜他人,他也不會如郭靖那般守城殉城。
只待射鵰劇情大致了結,他大概也就不會再留在此間世界。
只看英雄流傳,不再摻和其間是非。
看到江南七怪時,楊北便覺不適宜再留在大漠。
看到郭靖刻苦練功時,楊北想起年幼的自己,不覺停下腳步。
趁著無人在旁,楊北曾問過郭靖他如何到得大漠。
郭靖憨厚一笑,只說他媽媽懷著他時家裡遭難躲到了大漠,一點不隱瞞自己的過去。
對楊北來說,這樣的郭靖,雖然傻氣直冒,卻也當真最是真實可愛。楊北也不再執著於劇情的不變,改而幫助郭靖練武。
笨鳥可先飛,郭靖有的是常人無法匹敵的堅忍毅力和耿直性情,專心武道時,雖笨拙,卻也不是不可調。教。
楊北不曾教授過難的武功,只是對江南七怪的教授精煉所授,加上一些蒙古漢子的拳腳功夫,如此也不會遭致七怪懷疑。
對郭靖來說,這樣的學習雖則枯燥,卻也是打磨性情的最佳途徑。郭靖不懂楊北為何不許自己和師父們說出他的存在,但楊北不許說,郭靖便不會說。
不知不覺間,楊北也在大漠逗留許久。
十年期滿時,楊北和郭靖辭行。
“北哥,你還會再回來嗎?”郭靖問。
“你可是忘了你十八歲上要去江南?我此次回去,只會在中原。到時自有重逢之日。”楊北心道郭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