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跟松花江的區別啊!
許陽從小就是個小神童,可是他對於古代的知識的汲取已經錯過了最佳的學習年齡,所以學習中也就喪失了那麼一絲兒胎裡帶來的靈氣兒。季山長跟林如海嘆息過,說倘若你外甥從小有名師教授,便是跟你一樣而立之前金榜題名又有何難?可惜耽誤了。季先生能看得出,許陽能感受到文字裡的感情與力量,可是讓他自己去用文字表達,卻總是顯得生澀乾癟,匠氣十足。明明一手好字,可寫出的文章雖然文理通順,可就是總讓人覺得乾乾巴巴的。
季山長把這些歸結於許陽開蒙太晚的問題。其實擱現在,就是個語境的問題!比如一個法國人,從小說法語,自然用法國話說起來順暢之極,他可能能用法語去寫一篇好文章。等半大了再去學中文,就算他專門學了十年,中國人聽了都說挺標準,可是讓他把一篇法國小說翻譯成中文,翻譯個大概的意思是沒問題,但是原本花團錦簇的文章,十有八*九會被翻譯成流水賬。
文字是個奇妙的東西,古代唸書的小孩子,從小就唸著“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山花對海樹,赤日對蒼穹。雷隱隱,霧濛濛。日下對天中。”所以即使是紈絝子弟,但凡上過學的,隨便行個酒令都是花團錦簇的段子。可是很顯然許陽缺乏了這個環境,現在他學東西,確實是填鴨式的死記硬背,靈氣這東西,早在他小時候學寫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