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部分

徒怎能教導官家,只當是陪官家解悶了。”

旗停酒肆初相見

李齡的事有了結論,暫時是沒什麼進展了,北辰縱使是有不少靈丹妙藥,但也沒大方到見人就賞的地步,而且他現階段不想李齡參合進去,沒了他這個總教頭,北辰才好往邊關軍里加自己的人不是,於是他就打算讓李齡先這樣待一段時間。

第二日起,無情就開始每日定時定點的進宮了,明裡是為了陪皇上下棋,暗地了,卻是幫著李齡調養那一身因為逃避傅宗書的追殺,而外傷不斷,內傷嚴重的身子骨。

戶部尚書孫辛很快就把春耕需要的種子數量以及買種子所需要的銀錢數報上來了,北辰看了看,各項資料都還算合理,卻也免不了佔了些水分。汴京是北宋的都城,其經濟之發達自然遠超其他城市,這也使得汴京的物價要比其他地方要高出不少,而孫辛給出的種子報價卻是按著汴京的市價給的,這還不算因為購買量大而可能得到的折扣,北辰不得不懷疑這傢伙不是打算貪汙,就是根本不懂市場物價,有這樣一個戶部尚書在,他很難安心。

對照了潛伏在各處的暗樁們呈上來的各地物價表,北辰執筆修改了孫辛說書的摺子後,這才在早朝上提出了這件事。

對於北辰所提出的,由朝廷出面購買良種,分發於農戶手中,且不需他們償還,百官們的反應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贊同此提議,認為此事對江山社稷有助,另一些則認為各地百姓生活充裕,可以自己購買良種,並不需朝廷出手,且就是朝廷出面也應該讓他們償還,有道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如果真由朝廷給他們送良種,年年如此必將養出一群好逸惡勞之徒。

百官們各持己見,誰也不服誰,但不管是哪一邊,都覺得現今國庫空虛,怕是無法完成此事。

最後,還是北辰說了這筆費用不動國庫而是開他的私庫,這才堵了所有人的嘴。不過私底下有沒有人笑他糊塗就仁者見仁了。

這邊朝堂上,就該派誰去辦此事,又要去哪買良種的事吵了兩三天,才終於有了定論,那邊唐華文也按照北辰的要求同京城裡信譽良好的幾個大商人接了頭,雖然合作的事還沒有完全談攏,但北辰要的十萬兩卻已經送進私庫裡了,對此,北辰肯定了唐華文的能力,決定等他辦完此事後,給他加官進爵。

歷朝歷代,各個皇帝都是有自己的私庫的,原主趙煦自然也不例外,只不過他還算是個好皇帝,每年的各項進賬大多花在了民政軍事上,所以私庫裡只有二十萬兩的現銀以及各色珠寶玉器、古玩瓷器、布料綢緞等,這些要是換成現銀也是比很大的錢財,但北辰沒打算動他們。

北辰另指了幾個歷來剛正不阿清正廉明的官員加上唐華文一起隨同負責買良種的官員同汴京裡的幾個大糧商周旋。因為是朝廷要購買良種,且他們顯然是有備而來,對今年的良種價格十分熟悉,且那幾個大糧商也是認識唐華文的——想同他合作——所以他們也不敢獅子大開口,幾經協商,開出了一個雙方都滿意的價格,終於是在立春之前買回了足夠的良種分發到各地。

擔心有地方官員會私吞良種以次充好,北辰不得不調動了大批忠臣度足夠的侍衛同良種一同去了各地,再配以各地暗樁一同監督此事,又出動了六扇門,還真讓他抓到了不少伸手的官員,且六扇門的人又翻老底的把這些傢伙的底全翻出來了,真真是觸目驚心。於是,看完那些寫滿了罪行的奏摺,龍顏大怒了,北辰一點也沒給這些官員面子,直接命人抓了那幾個貪得最多的,直接滿門抄斬,剩下的那些全充軍流放,一個不留,讓朝廷上下一片動盪不安,卻誰也不敢多說什麼,好歹這麼徹查下來北辰也沒再繼續,剩下的人算是安全了,要是他們一出聲,北辰把目光瞄準他們,那才是欲哭無淚呢,畢竟“四大名捕”的行頭,可不是擺著好看的。

其實送到北辰手裡的摺子裡,寫明瞭貪汙的,當然也有朝廷裡那些位高權重的人,但北辰暫時不能動他們,北宋的貪汙受賄幾乎形成了風氣,少有人沒粘過腥的,要是全處理了,怕是朝廷也要空了。一下子換了整個朝廷的人,這份魄力北辰有,但是他沒有足夠的儲備人才接管那些空職。不過能消弱傅宗書的力量,他還是樂見其成的。

而那些被罷免的官員留下來的位置,大部分北辰按照各地暗樁給出的各地官員的資料,選了合適的放上去,又從京官裡選了些剛入朝不久,且有些才能的年輕官員外放,這才丟開此事,準備親耕。

皇帝親耕,是件很麻煩的,條條框框一大堆,北辰雖覺得煩,卻也只能照做,於是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