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得很。廠裡有籃球場、足球場,設施都是當時第一流的,縣城裡有什麼重大的體育活動,都要借用他們的場地。
那個時候,在機械廠上班的小夥子,在縣城裡隨便挑媳婦。工資高,福利好,有食堂,有宿舍,是真正的工人階級老大哥。沒想到,改革開放沒幾年,廠子就不行了,到最後,竟成了這樣的結局。
縣城裡其他的廠子怎麼樣,王一鳴還想了解了解,就問大家:“當年的八大企業,現在還在嗎?”
同學們說:“都垮了,有的地皮早賣光了,上面都開發成了商品房。現在縣城裡唯一興盛的企業,就是房地產開發公司。其他的都完了。”
“那全縣工人靠什麼就業啊?”
“哪裡還有就業,沒人管了,自謀生路。沒聽電視裡天天唱嗎,‘從頭再來’。整個縣城,下崗失業的不下三萬人,到外地打工的打工,回農村老家種地的種地,留在縣城裡的,男的大多蹬三輪,女的大多擺小攤。你看那縣城裡那麼多的人力三輪車,大多數都是下崗工人。女的呢,批發個毛巾、鞋子之類的東西,走街串巷,叫賣東西。有的長得漂亮的、年輕的,嫌棄幹這個丟人,又不掙錢,就去了外地,做了三陪小姐。這樣的人多了。現在的社會,笑貧不笑娼,只要你能掙到錢,也沒有人說你了。你看那滿大街的美容美髮店,坐在裡面的小姐,袒胸露乳,裡面連一把剪刀都沒有,都是幹皮肉生意的,她們都是外地人,本地人不在本地做這個,怕熟人認出來。”
王一鳴問:“那你們都靠什麼生活啊?”
大家七嘴八舌地說:“各想各的門路。上班的,有工資發,雖然不應時,有時候要拖欠個一年半載,但到年底快過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