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的跋涉,我們逆流而上,駛入青海省。
終於,我們來到了第一個紅叉所標註的地方。
這裡的氣溫很低,鐵皮船外面都凝結了一層白色的冰霜。
幸好我體格現在不畏寒冷,所以即使沒穿厚衣服,也不會覺著寒冷。
經過反覆跟地圖比對之後,巫妖讓我在河面上停穩船隻,然後從船艙裡取出兩套早就準備好的潛水服,遞給我一套,冷冷地命令道:“穿上!”
同時還遞給我一個摺疊式旋風鏟,讓我別在腰上。
“這是幹嘛?在這裡潛水?瘋了吧?”我不解地看著巫妖。
巫妖瞪我一眼:“讓你換上你就換上,趕緊地,跟我下水!”
我也想弄清那些紅叉的秘密,於是聽從巫妖的命令,迅速換好潛水服,然後跟巫妖兩人並排坐在甲板上。
巫妖伸出手指,衝我比了個手勢,我倆同時後仰,翻身墜入冰冷的黃河。
一入水下,我和巫妖同時開啟了頂上的探照燈,雪亮的光束射出去,水下面的世界頓時清楚了許多。這裡非常安靜,安靜的令人窒息,我只能聽見自己的呼吸聲。
我跟著巫妖一路往水下潛游,我看了看手腕上的電子錶,顯示我們已經潛入水下二十多米的深度了。
這個時候,巫妖停了下來,頂著頭上的探照燈搜尋一圈之後,往一片河底的淤泥地帶遊了過去。
巫妖用探照燈照了我一下,然後衝我揮揮手,取下旋風鏟,指了指腳下的淤泥。
我微微一怔,這片淤泥下面有什麼東西?這怎麼有點像是發掘寶藏的節奏呢?難道這些紅叉標註的地方埋藏著什麼寶貝物件?
我游過去,取下旋風鏟,慢慢插入淤泥下面。
因為水下浮力比較大,其實還不太好使力,不過這裡的淤泥比較鬆軟,再加上旋風鏟足夠鋒利,我跟巫妖通力合作,很快就在身下挖出一個泥坑。
接著往下挖了不一會兒,就感覺旋風鏟頂住什麼硬物了,哐噹噹的響。
泥坑下面果然有東西!
巫妖頂著探照燈往泥坑下面照去,白色的光圈落在坑裡,隱約可見泥坑下面有一團黑乎乎的物件,像是一件鐵鑄的東西。
巫妖手舞足蹈,有些激動起來,用手勢示意我繼續往下挖。
我的好奇心也被激發了起來,很想看看這黃河古道下面究竟還埋藏著什麼古怪東西。
我們又埋頭苦幹了一會兒,泥坑越挖越深,坑裡的物件也漸漸露出了真實面目,竟然是一顆鐵鑄的牛頭。尖尖的牛角,清晰的牛臉,由於流水長年累月的沖刷,牛頭表面被沖刷的烏黑髮亮,十分光滑,尤其是那一對牛角,竟然還在泥地下面泛著森冷的寒光。
繼續往下挖,我驚奇地發現,原來泥坑下面埋藏的不僅僅是一顆牛頭,而是整整一尊造型別致、栩栩如生的鐵牛。鐵牛體型龐大,牛頭微揚,牛鼻上穿著鐵環,兩顆牛眼裡彷彿有精光流轉。這尊鐵牛鑄造的生動逼真,就跟活的一樣,估計重逾千斤,所以才在黃河古道下面沉積了那麼多年。
我怔怔地看著面前的這尊鐵牛,難道巫妖帶著我千里迢迢來到這裡,就是為了尋找這尊鐵牛雕像?是什麼人把鐵牛雕像埋藏在這裡?巫妖為什麼要尋找鐵牛雕像?還有,難道……難道地圖上標註的八十一個紅叉下面,竟然是八十一尊鐵牛雕像嗎?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小學課本里面有一篇文章,就有專門提到黃河鐵牛。課本里的黃河鐵牛出土於古代著名的黃河渡口——蒲津渡,也就是今山西省永濟市古蒲州城西門外黃河東岸,據說是唐朝開元年間所鑄,所以又叫開元鐵牛,後因黃河東移,開元鐵牛沒入水中,悄然消失。五十年代,三門峽庫區蓄洪,河床淤積,再加上河水西移,開元鐵牛這才重新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中。
面前的鐵牛跟開元鐵牛非常相似,難道這也是唐朝時候的產物?
我正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就看見巫妖游到鐵牛前面,伸手拽住了鐵牛鼻孔上的鐵環,雙腳蹬在鐵牛身上,藉助力量向後使勁一拉。
咔嚓!
寂靜的水下,我隱約聽見鐵牛身體裡傳來機括扭轉的聲音。
尼瑪,不是吧,難道這尊鐵牛雕像竟然是一個機關?
誰把這樣一個鐵牛機關埋藏在黃河古道下面?
瘋子!
絕頂的瘋子!
我靜靜地漂浮在鐵牛旁邊,聽見機括聲響之後,我一直在等待鐵牛下面會有什麼反應。
這尊鐵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