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那麼我們的記憶能力就會改善。超過8個成分,多數人的短期記憶就減退了,除非多次重複告知這個電話號碼。重複之後,電話號碼就過渡到長期記憶庫中去了。我們生活中所經歷的某一事件的情節,見到的某位名人的樣子和學習到的一些概念都是交由長期記憶庫去儲存。
神經元是一種能激動起來的細胞。一種經歷或經驗帶來的刺激,可以引起它的電負荷的輕微變化,並且以電波的形式從神經元體向其周圍支線即“軸突”運動,從而刺激下一個神經元。神經元是透過電波來傳遞資訊。當神經元的電波到達周圍神經元的軸突時,電波與軸突相遇就產生出一種化學分子——神經遞質。它們在突觸處(神經元之間的結合點)對下面的神經元發揮效用,給它們以電刺激。由於神經元的這些特性,這就能夠理解,一種經歷或經驗為什麼能夠在神經的經緯線上留下痕跡。從短期記憶過渡到長期記憶,即鞏固已得到的資訊,要求形成新的神經突觸,或者使已有的突觸穩定下來,不然它們就會被消除掉。在研究單個的神經細胞時發現,電流的輕微刺激能使神經線路上突觸的活動期延長。這種話動期的延長或者電波活動的增強(即所謂的“長期增強”)表明,任何經歷或經驗都能改變一個神經線路上的突觸的功能,而這種改變正是任何以短期記憶形式記錄經歷或經驗所必不可少的條件。當然,突觸電波活動的增強能夠使這種變化成為長期的現象:在電波現象之後緊跟首的就是生化現象,即啟用能合成蛋白質的酶。在由這些酶催化合成的蛋白質中就有微管蛋白,這些蛋白質可以構成神經突觸的骨架,這樣就使經歷或經驗被牢固地編篡在長期記憶之中。
不存在差異。記憶力的強弱因人而異,它同注意力有關,但同性別毫不相干。
是以什麼標準“選擇‘記憶或忘卻某一事件的?’”
即非選擇,也非偶然。如果具有相關因素,記憶力就強。比如,具有物理知識的人,就會很容易記住相對論的公式(E=mc2)。
同記憶力有聯絡嗎?
不一定有聯絡,它們之間甚至還可能有一種“離解作用”。低智商的知識型白痴就是例證。他們能夠記住沒有邏輯聯絡的一些事物的很長很長的名單,比如一連串偶然所得的數字或者某個城市的街道名錄。不過,在生活中,這種驚人的記憶力還無法利用,他們好像還被囚禁在記憶的牢籠裡,不能重新處理記憶,從而跳出死記硬背資料的圈子。
記憶不同於學習,它們之間的區別在哪裡?
三個不同的層次。第一層次是初級學習,即死記硬背的學習。這種純粹和簡單的記憶常常效率不高,還不能構成一種真正意義上的學習形態,這不僅是因為學習者不明白其意義的那些事情的概念很快就會被忘記,而且還因為這種學習沒有同以前的經歷聯絡起來,不能把材料確定在一定的範圍內並且有意義地組織它。這就如同能背誦畢達哥拉斯定理(即勾股定理)並不等於會用它去解決某個問題。
第二層次是理解的學習,即能達到理解原理或原則的程度的學習。這些原理或原則有利於分析另外的一些事物或概念,有利於去解決未來的問題。比如,一些種類的動、植物在某種特殊環境中可能會滅絕,而另外一些種類的動、植物卻能生存下來,這是因為它們能夠理解所謂環境“生物指示器”的整體意義。因此,海鷗飛到城區來並不僅僅是一種涉及動物分佈的孤立現象,它是環境汙染的徵兆(海鷗應該是在海上尋妥船舶廢棄物為食),也可能意味著另一些種類的鳥類可能開始消失,因為這些鳥類的食物將被越來越多的海鷗所捕食。
第三個層次是思考的學習。在理解層次上的學習仍然是一種消極被動的學習,也就是說教授者告知原理或原則,學習者在此基礎上去組織學習。而在思考層次上的學習就不同了,學習者需要以自己的推論和直覺積極地參與和對待從他的經歷或經驗中產生的問題。這種學習的好處是,學習者不會被限制在一個特定的範圍內:誰習慣於思考,誰就能學會利用一些推論的予盾點去應對反面的立場和態度,就會擁有更多真正有益的直覺,並在學習範圍之外也去發揮這些能力。比如,如果理解了計算機語言的規則和結構,就可能寫出另一種新的計算機語言。
(2)記憶的限度
牆壁是彈性的。硬殼容器的思想是陳舊的,儘管它很美妙。在柯南·道爾寫的《血字的研究》裡,偵探福爾摩斯認為:“一個人的大腦,原本就像一間空著的小閣樓,需要有選擇地擺放傢俱。愚昧地人向裡面亂堆雜物,對他可能很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