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部分

當空海所寫的請願書送達後,竟有如作夢般,一切的事情開始順利起來了。

空海這篇文章,讓福州官員刮目相看,也導致一行人所受的待遇不可同日而語。

“你好像施了什麼法術一樣。”

在運河船上,逸勢對空海如此說。

總是逸勢在開口說話,空海幾乎都是默然點頭。

“在看什麼呢?”逸勢問。

“運河。”空海簡短回答。

“看來很有趣嗎?”

“有趣。”

“如何有趣呢?”

“雄偉。”

“雄偉?”

“原來如此。人的力量竟可以至此。”空海的聲音充滿感慨。

“指這水路嗎?”

“是的。”

眼前這巨大的人工運河,空海和逸勢都是第一次見到。這運河建造於隋煬帝時代。

數百萬的農民,被迫挖掘水路,連線黃河和長江那令人咋舌的距離。

運河竣工後,煬帝命人在揚州和洛陽之間行駛龍船,幾度在船內酒池肉林,豪宴取樂。有人說,隋朝就是因此滅亡的。

在運河上,空海千思萬想,隨著腦海浮現的思索,而不斷讚歎、感喟著。

話再說回到洛陽街頭吧。

“大唐真是不錯!”

逸勢漫步在雜沓的洛陽街上,走著走著,逐漸發出如此讚賞。

哦——

每當自己曾在書本上讀到的街道及情景出現在眼前時,逸勢就會忍不住低聲呢喃——在什麼什麼書上所記載的,不就是這個嗎?

逸勢具備不少這類讓人大為驚歎的知識。然而,不知是否因為儒生的緣故?逸勢的知識和興趣,稍稍有些偏頗。

逸勢對於事實或現實的現象和知識,比對哲學性的思考更具興趣。

原本,儒家就是——“不語怪力亂神”。

換成現代的說法,就是不談論UFO、幽靈等超能力之類的事物。

這是比空海更早千年之前、儒家的開山鼻祖孔子所說的話,可見中國這國家有多深奧。

逸勢曾為試探空海的知識,問他《淮南子》記載的這個那個,難不成就是這回事吧!

對於這些問題,空海幾乎不假思索就回答出來了。

“難道沒有你不知道的事情嗎?”

逸勢從和空海的談話發覺,不僅唐書,好像連情色類的雜書,空海也都讀過。

偶而,一碰到空海不知道的事情,逸勢就會欣喜地說道。

“安心了。原來空海也有不知道的事情啊。”

逸勢早已察覺,連自己最拿手的儒學,這出家人也具有比自己更深奧的知識。

空海原本和逸勢一樣,是名儒生。

十八歲時,進入大學學習儒學。從十五歲跟隨叔父阿刀大足算起,到入大學當了二年儒生的時間裡,以空海的天縱之才,早已把儒家的精髓盡數吸收。

空海二十出頭時,就與儒學訣別。

當時還名為“真魚”的空海,以二十四歲的弱冠之年,寫下了《三教指歸》全三卷。

《三教指歸》採用戲曲的敘述手法,比較儒家、道教、佛教三家的學說思想,文體則是六朝風尚的華麗駢文。

這是日本最早的比較思想小說。

在《三教指歸》中,真魚——年輕時的空海,將佛教置於比儒家、道教更高的地位。

換言之,這是他和儒家訣別之書。

在這本著作中,空海巧妙地從《文選》、《禮記》等諸多漢籍中引經據典。此時的空海,可以說,已精深鑽研過漢籍了。

然而,空海何以捨棄儒家呢?

理由非常明確。

就思想性、現實性、感情性、肉體性來說,答案不一,不過,追根究柢,真正的理由應該彙集在這句話中:“儒家無法解答宇宙和生命的問題。”

這應該就是空海捨棄儒教的原因吧。

所謂儒教,說到底,不過是凡夫俗子為人處世之道罷了。學習此道,或許可以獲得俗世高官厚祿,但終歸只是如此而已。

儒教和道教當然是有所差異的,但即便是道教,在“無法解答宇宙和生命”這一問題上,也和儒教一樣。

不過,信步於洛陽街頭的逸勢,自是無法知曉空海的《三教指歸》。對於這個唐語如唐人般流利、學識淵博、與自己同齡的男人的才能,他只覺得非常“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