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7部分

街道幹部、各團體長官、學校校長、大學、高中生等十萬人參加。

這一天發表了兩份詔書。一份是恩赦詔書,是天皇稱“朕”“命令”政府的最後一道詔書。另一份是出席這次慶祝會前,在貴族院正式會議上宣讀的新憲法公佈詔書,詔書開頭說“本日,公佈日本國憲法”,沒提主語。

天皇在貴族院正式會議後走出國會議事堂回到皇宮,脫下黑色立領的天皇服。午後,換上晨禮眼,和身穿淺綠色宮中服裝的皇后一同乘敞篷馬車,過二重橋走出皇宮。

和煦的陽光在照射著。

看見雙馬的馬車,在廣場等候的群眾立即歡聲四起。天皇揮手示意。身穿黑色帶金辮子禮服的兩名馭者坐在前面。

馬車來到紅白色帳幕前的杉樹葉牌樓旁停下。天皇和皇后慢步登上臺階,天皇頭戴札帽。

天皇和皇后並列站在臺中央的菊花叢旁。

會場一片寂靜。

此時宮前廣場的光景,可以借用看臺邊上記者席中美聯社東京分社長布萊因茲的筆,做一番描述:“廣場頓時平靜下來。當天皇表情輕鬆地舉起帽子在頭上擺動時,廣場上的群眾又活躍起來,並以歡聲相呼應。歡聲稍停,天皇像是怕靜下來似的,又舉起帽子擺動。看準時機,首相為天皇喊萬歲,群眾也像過去瘋狂年代一樣,放開喉嚨拼命高喊……”

幾分鐘後,天皇和皇后乘馬車返回皇宮。

布萊因茲報道說:“新的歡聲又起,從宮城石牆傳出回聲。歡聲似乎要將《星條旗永不落》的樂曲聲淹沒。”

我(本書作者)讀了當天的美聯社新聞,對是否真的演奏了《星條旗永不落》感到奇怪。警視廳和皇宮警察樂隊都是幾年後才會這支歌曲的。當時東京都吹奏樂團曾在場。數年後,當採訪該樂團的一名成員時,他說雖無記錄,但好像沒演奏那個曲子。接著,他又補充說:“當時,只要是美國的東西,認為什麼都好,也許是真的演奏了。”

美軍機關報《星條旗報》的記者,則做了如下的報道:“雖然不能說裕仁入了神,但從天皇的表情上幾乎是見不到高興的樣子的。皇后則不斷微笑,像是感到很幸運似的。

“天皇和皇后在主席臺上走了不足一百米,然後乘上馬車。歡呼著的群眾不斷向前擁擠,把馬嚇得幾次僵在那裡。”

這一天,麥克阿瑟將軍因新憲法草案是由總司令部參謀臨時起草的,為了解釋這一緣由,他發表瞭如下的宣告:“新憲法的制定和議會的各種進步措施一樣,將成為新日本建設的堅實基礎。像人類所有的努力一樣,新憲法也難免有些缺點。但從大局看,自停戰以來,可以看到我們要走的路是多麼遙遠。新憲法是邁向世界和平的巨大的一步。”

《朝日新聞》也以“在新憲法公佈之際”為題發表社論,主張將來認為有必要修改憲法時,應該毫不猶豫。“憲法是國家的基本法,是不應該頻繁修改的。但是,既然是為人民謀福利而存在的法律,就應成為有生命力的東西。”同時還說:“當然需要慎重,國民也要對修改憲法不斷予以注意。”

另一方面,這期間東京正在進行兩起審判。一起是5月3日開始的遠東國際軍事審判,已有原首相東條、平沼、廣田、小磯四人和陸海軍將領、大臣等二十八人入獄,接受審判。另一起是5月19日,以共產黨為核心在宮前廣場召開的“糧食請願”,因手持對天皇“不敬”的橫幅,6月份逮捕了公司職員松島松太郎,將對他進行審判。這一審判於8月2日開始,在東京地方刑事法院進行。

恰好在眾議院透過新憲法的那一天,在市谷原陸軍士官學校大禮堂設立法庭,開始了東京審判。蘇聯檢察官提出起訴說,日本侵略蘇聯,已到立證階段。從審判開始,幾次牽扯到“天皇”。二十六人被告中,大川周明因經神失常轉到醫院,松岡洋右原外相病死,其他人都決心誓死保護天皇。

總司令部已決定不追究天皇。

1946年10月12日,國際審判首席檢察官基南發表宣告說,對三天前蘇聯檢察官開頭的陳述,新聞報道曾說“包含著告發天皇的要求”,這是錯誤的。迄今為至,檢察官們無告發天皇的意思。

另一起審判,即在議會透過新憲法的次日,麥克阿瑟將軍發表一篇長長的“見解”說:“新憲法所體現的……基本概念是,所有的人在法律面前平等,在日本無論任何個人——包括天皇——給予的法律保護也不能超越普通人。”“在新憲法中,天皇天生的政治權力和尊嚴已被除去,而成為‘國家的象徵’”,“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