礙共同秩序的建立,而共同秩序的缺失又滋生和強化內耗,二者在互為因果中陷入惡性迴圈……頻繁的改朝換代是中國社會最大的內耗,是對社會秩序最嚴重的破壞,這是中國社會發展緩慢的最主要原因!中國的內耗文化歷史悠久,就從‘春秋多權謀’算起吧,至今也有兩千多年,中國兩千多年曆史始終都在這朝代興衰的輪迴中徘徊!‘家天下’之下,皇權無邊,於是人人想當皇帝;而每個家天下又必然腐朽,於是要推翻,打破秩序;於是為爭奪皇權的無窮無盡的征戰就將人民拖進無窮無盡的苦難和動盪之中……無止境的內耗扼殺了中華民族的創造力,阻礙了中華民族走向民主和科學。而在西方基督教文化下,動盪之後,人們能夠致力於平等和民主秩序的建立,並逐步鞏固之……讓人主動放棄至高無上的權力,在中國人看來是不可思議的事情,可是被尊為美國‘國父’的華盛頓總統為了建立民主政體,竟然主動退下了總統的寶座;另一位傑出的美國總統林肯說:正如我不願成為一個奴隸一樣,我也不願成為一個主人……”
“外戰外行內戰內行,‘攘外必先安內’,這在中國歷史上並不少見,這種現象放在中國的內耗文化這一背景下就不難理解了。清朝末年,太平天國進攻北方,帝國主義列強也在中國沿海進攻,有大臣問慈溪太后,為什麼不先抵抗外辱,而是要全力進攻太平軍?慈禧說,洋鬼子只想要大清的銀子,至多是一塊殖民地,而太平軍要的卻是大清的江山!蔣介石當時的心態也無非如此。‘攘外必先安內’是宋朝老祖宗的首創,倒並非老蔣發明,從民族利益角度講,蔣介石的行為是應受譴責的,而從他個人的政治前途角度講,這是他明智的選擇。由於蔣介石認為當時共產黨才是他的心腹大患,所以雖然日本佔領東三省多年,他並沒有集中力量把日本人打回去,而只想與敵相安,好騰出手來剿滅紅軍。他的算盤打得很好,紅軍差點就全軍覆沒了,可是老蔣低估了日本人的野心。中日一衣帶水,日本人可不是當年的英法聯軍,他們不只是想要中國的財富,更想要中國的大好河山。日本人還洞悉了蔣介石的如意算盤,表面卻裝出一副真的只想要東三省的樣子,背地裡預謀全域性,待老蔣首尾難顧時,才發動了全面戰爭……”
“好吧白老師,那我換一個問題:日本人為了侵華準備了這麼多年,為什麼沒有像滿清一樣把中國全打下來?”謝有盼還是窮追不捨。
“正如我前面提到過的,日本為侵略中國前後準備了幾十年。從軍事的角度講,日本攻打中國,他們挑選到了最好的時機——軍閥割據,蔣介石剛剛從形式上統一中國,其實各地軍閥都心懷異志。看著是幾百萬國民革命軍,其實是一盤散沙。戰鬥力不行,武器裝備也很稀鬆。一遇戰事,多數先考慮各自儲存實力。紅軍能夠逃出蔣介石的包圍圈,原因也在這裡。”
“日本人非常瞭解國民政府的軍隊,動手自然胸有成竹。所以戰爭開始的時候,日軍很快就打下小半個中國,中國正面戰場上的軍隊被迅速擊潰。所謂機不可失,日本人把握得很好。可是從世界大局來看,日本人發動這場戰爭卻選了一個最不利的時機。整個世界當時都在戰爭的陰雲之下,法西斯和反法西斯兩股力量已經界限分明,日本侵略中國,已經不僅僅是兩個國家之間的事。日本地處海島,物產匱乏,又違背了遠交近攻的軍事原則,先打蘇聯,再打美國。日本人和德國人站在了一起,就把自己放到了全世界愛好和平國家的對立面,成了真正的失道寡助。”
“很多同學都問我日本人集中精力打中國就行了,這麼個地大物博的國家還不夠他們用?去惹美國幹什麼?其實那不是去惹,而是先下手為強!美國已經向歐洲和蘇聯提供了反法西斯援助,羅斯福的態度非常明顯,只是整個國家是否全面捲入戰爭,態度還不夠堅決。但是出於全球利益的考慮,美國早晚必定會打日本,一打就會往死裡打!蘇聯要是頂住了德國,也不會放過日本!面對比自己強大得多的潛在敵人,日本最好的辦法就是先狠狠地咬它一口,所以就有了諾門坎戰役和珍珠港襲擊。因此,日本在中國戰場上是在和無數個反法西斯聯盟國家在作戰,國民政府的軍隊憑藉西南險要地勢,在世界各國的援助下和日軍打持久戰。日軍在中國既無法速勝,又不能撤兵,大量的部隊被牽制在中國,在太平洋戰場上自然頂不住美國的進攻。在多條戰線上作戰,強大的德國尚且不行,何況日本?至於戰略和戰術上的問題,那只是個表面了……”
“如果日本沒有早早發動珍珠港襲擊,美國和日本的模糊狀態再持續幾年,美國不向中國提供大量援助,是否日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