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吃飯,才帶著渾身溼熱的汗水回去。
有時候,老太太會在院子裡灑上井水,將晚飯擺到院子裡吃。吃飯的時候,總有人搖著葵扇趿著拖鞋來串門,看看你家晚飯菜色,然後坐在一邊還略略發燙的青石凳上,與外公談論天氣、地裡的收成、村裡的新鮮事。外公習慣飯前喝點白酒,桌上總有各種時鮮的下酒菜——炒螺螄、海瓜子、冬瓜炒蝦皮、梅乾菜扣肉、切成兩半的鹹鴨蛋,一塊醃冬瓜或者一碗莧菜梗,都是極下飯的。
外公有時心血來潮,會讓謝暄陪他喝酒,高度數的白酒總是辣得他眼淚汪汪,然後惹來老爺子愉悅的笑。謝暄的酒量就是從那時候練出來的。
一頓晚飯總要吃上兩個小時,一邊乘涼一邊聊天,等到天色完全暗下來,才酒足飯飽地離開飯桌,躺倒藤編的懶椅上,一邊搖扇子驅蚊納涼,遙憶當年,心情好的時候也會跟謝暄講他當年打仗的故事,以及一些稀奇古怪的民間傳說。老爺子耐心有限,沒講一會兒,就趕著謝暄去玩兒了。
那個時代農村物質匱乏,幾乎家家都不寬裕,但日子依舊過得味道十足,特別豐潤。鄰里之間關係密切,一家做了什麼好吃的,或者剛從地裡收來什麼新鮮果蔬,必要分給鄰里一些的。人與人,人與季節自然的關係親密無間。
那時候鄉下的交通依靠主要是船,水路四通八達。新娘出嫁前運嫁妝,便是用船一船一船地撐到夫家,這在村裡是大事,人們總是奔走相告,小孩子也湊熱鬧,站在岸邊對著那些傢俱器物指指點點,一派歡喜。那時候的人總是情意充沛。
周進家就有一條船,他們家是典型的農戶,船用來運從地裡收上來的農作物,也運到其他鎮上去賣。夏天的船最大的用處便用來裝西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