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可惜身體不便不能榮歸故里,特地吩咐李斯諺給他拍照片回去,要“拍得真實、拍得質樸、拍得自然”。李斯諺知道這排比句是大人物們慣有的毛病,也知道所謂“真實、質樸、自然”,最後離不開的還是要“做舊”、要“漂亮”。
老人家總是善於美化記憶的。
李斯諺心裡唸叨著,特意要了一整個月的考察期排在江城。
而這第一站,就是老人家心心念念記著的江城渡船。
李斯諺是土生土長的帝都人。帝都沒有渡船,只有頤和園的遊船;他差旅輾轉大半個中國,汽車火車腳踏車,摩機飛機拖拉機,樣樣試過;就連出海的輪渡他都去過那麼一回,就是沒乘過這小城的渡船。
他從江岸遠遠眺望的時候還頗為這船塢渡船的模樣感到新奇,花了一元二角買了船票,四處張望著,卻不止如何上船。
渡船與船塢之間用船頭的繩索牽著,今兒浪大,船尾便被逼得時而靠岸時而離岸。艙門對著船的中後部,近的時候就三四十厘米,遠的時候就差不多離了兩米多了。
時間正逢著週一下午三點鐘,午休的都上班去了,晚飯的還遠著,李斯諺觀察半天等不到人,只看著艙裡一位母親帶著兩個小女孩兒,此時正好奇地看著這位裝束儀容與生了厚厚一層鏽的艙壁十分不符的先生。李斯諺心想怎樣也不能在她們面前丟了面子,便邁開步子一跨。
李斯諺這是出差,穿的是正兒八經的黑色西裝褲與高頭黑皮鞋。平時不顯,這裝束現在竟束手束腳的。他看準船離得近了,奮力一躍,沒想到船比他快一步離岸了,前腳足弓剛剛夠上船艙的邊緣便要滑開。
李斯諺即將落下水去,手便被一股力量拉住了。他力氣原也不小,後腳便在船塢一登,整個人向艙內撲了過去,終於避免了落水。
李斯諺撞在一個人的懷抱裡,心知這便是幫了自己的人。他右手還拽著對方汗衫衣襟,左手被對方牢牢握在手裡,也不顧忌姿勢彆扭便抬頭去看。
施以永將這個冒冒失失差點落水的乘客救起來,也是好奇怎麼這麼大個人還不會上船,於是低頭看他。
這便是李斯諺和施以永的初遇。
三
施以永說:“過船的,莫這麼不小心。”
他用的是江城土語,平翹舌不分,音調也有些微差異。好在李斯諺走南闖北多年,對方言辨認能力也強了很多,當下就聽懂了,直起身子點頭道謝:“曉得了,謝了哎。”
這句是從那位伯伯那裡聽來的方言,二次傳承,李斯諺肯定說得不像。因為施以永很詫異地挑高了眉毛:“外地人?”
這回他用的是普通話,算不上字正腔圓,聽起來也有幾分味道。李斯諺笑起來:“說得不好見笑了。我是來出差的。”
施以永沒有閒聊的情調,上下打量他一番,又開口:“你下船的時候從船頭走。”
說著,手指向暗黝黝的船艙深處沒關牢的門裡透出的一線光。
船艙裡傳來女孩子的輕笑,還有那位母親呵斥的聲音。李斯諺知道她們笑的是自己,厚顏跟著笑了兩聲,點頭示意自己明白了。
施以永便不多話,轉身要走,李斯諺連忙拉住他:“小哥,你是船工吧?”
施以永承認了,李斯諺放下自己的揹包,一邊掏一邊解釋:“我來出差,上面交代要拍照。問問小哥,船上能拍不?”
施以永看李斯諺掏出個黑布裹著的大傢伙,那不是電視臺用的大炮筒,卻比平常有錢人家裡用頭號電池的照相機來得大。江城是個小城,位置又偏,難得見到外地人,更不要提這些東西了,施以永心裡有點警惕。偏偏船塢裡貼著白紙黑字的輪渡管理條例裡並沒有管照相的,他又不是擅長拒絕的性格,就應了下來,伸出手:“按哪個鍵?”
“啊?”李斯諺一愣,看著施以永一愣神,順口答,“最外面這個,長按聚焦,鬆手拍照。”
“哦。”施以永點點頭,從李斯諺手裡抓過照相機,退後兩步,就著船艙一側的舷窗給李斯諺拍了一張。這個照相機果然是新鮮玩意,不用調光圈就自己聚焦了,還自動閃光。
李斯諺先前沒察覺,被施以永順手搶了照相機,正瞠目結舌,施以永就照了下來。看著畫面,施以永皺起眉眉,卻沒評論,直接將照相機交還給李斯諺。後者苦笑著看畫面上傻兮兮的自己的相片:“小哥,我是要拍船,不是拍人啊。”
施以永顯然沒想到,又皺了皺眉:“抱歉。”他頓了半秒,再加了一句:“要拍船隨便;不能進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