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心思活絡,想在G市著名的批發一條街裡租個門面,專門做服裝生意。董芝蘭絲綢世家出生,對服裝的品味也高人一等,做這種生意也是手到擒來,哪有做不好的。只是執照卻遲遲下不來。九十年代初,辦工商執照做個體戶,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除了跑正常的程式之外,還得受不少“卡拿”(方言:刁難)。兩人成天在外面跑,原本是為了給兒子一個美好的未來,可現在卻對兒子關心不夠,丁凱連在別人家吃個便飯都覺得好吃成這樣。
慚愧歸慚愧,還是要問清楚,“季恪是誰啊?凱凱的同學嗎?”
“嗯,”丁凱小腦袋點一點,“我們班的。他哥哥叫季惺。”
“哦!……是21棟季哥家的孩子。”丁志聰大概也知道季維時這個人。
第十二章 小秘密(大修重看)
丁家夫妻沒想到的是,接下來好幾天,丁凱都吃得小肚子鼓鼓,一臉滿足相的回家。丁凱媽等他睡著了去看他,他還會在夢裡吧唧著小嘴回味兒。
“志聰,過兩天去謝謝人家吧?”董芝蘭有些過意不去,關上丁凱的房門對老公說:“凱凱老在別人家吃飯,我們不能像不知道似的。”
“嗯,這兩天很快就把事情辦完了,咱們提點禮物去。”
大人們在商量著攀交情,小孩子們在學校裡也愈加親近。
下了第二節課做完早操之後,季惺會在校園門口等季恪和丁凱,一起去吃點零食加餐。
校門口吃的東西很多,人氣最高的是水煎包、硬發糕和碗兒糕,價格便宜量又足。特別是雪白的碗兒糕,蓬鬆軟糯,香甜可口,帶著一點點微酸的回味,一個也才兩角錢。
季恪買發糕有研究,那個賣發糕的北方漢子,兩角錢的發糕比一角錢的只多一點兒。所以小季恪每次都是讓他切兩個一角的,還把這種技巧交給了丁凱,那漢子只能瞪著眼給他們切四塊。
但最好吃的是八寶飯,有一個專門的門面。每天早上在店門口的爐灶上有兩個大鍋,一個裡面蒸著小碗小碗的棗泥糯米飯,一個煮著銀耳湯。八寶飯要五角錢一碗,店家先是打一碗濃稠的銀耳湯,再用小刀一旋,把小碗裡的棗泥糯米飯整坨挖出來放在銀耳湯裡,上面還要撒糖冬瓜、紅綠絲和葵花米,用小勺一攪拌,嘗一口,那香滑的滋味真是能吃得把舌頭都嚥下去。
學校門口還有賣煮洋芋(土豆)的。都不是正規做生意的人,而是附近一些沒事做的老頭老太太,挑選個大賣相好的黃洋芋煮得軟綿,放在籃子裡,上面蓋著小棉被保溫,挎到一小的門口。一角錢一個,分加辣椒和不加辣椒。
丁凱第一次吃這個的時候,被季恪攛掇著買了加辣椒的。老太太用一個小刀把洋芋劃成兩半攤開,撒上調好鹽和花椒的紅辣椒麵,又把兩半洋芋合在一起遞給小孩兒。
季恪教丁凱撕掉洋芋的皮,才讓他一口咬下去。
丁凱才嚼了兩下,就感到一陣強烈的熱辣刺激著舌頭,舌尖想被針紮了一樣疼痛。這種辣椒可是很正宗的遵義辣椒,最大的特點就是猛!弄得不怎麼能吃辣的丁凱手一個哆嗦,就把只咬了一口的洋芋掉在了地上滾在牆邊。
季恪目瞪口呆,隨即噗嗤一聲,指著丁凱笑起來,“你你你!哈哈哈,你怎麼不能吃辣啊!”
丁凱辣紅了小臉兒,口中還有那一小塊洋芋,吐也不是,不吐也不是,強忍著辣味又嚼了幾下。黃洋芋澱粉充足,吃起來口感十足棒,適應了辣椒之後,搭配黃洋芋好像真是挺好吃的。丁凱遺憾地看著地上掉那兩半洋芋。
第二節課後的早餐就像打仗一樣,常常吃到一半就聽見上課鈴聲響起來,所有門口或站或蹲吃東西的小孩兒就會像打了雞血一樣,飛奔著朝教室裡跑。
而放學之後,學校門口的小攤販會更多,幾乎一條街都是,小孩兒可以輕輕鬆鬆的便逛便吃。這時季惺的主要任務就是防著弟弟去買那些髒髒的零食。
頭一個就是“絞絞糖”。這種糖是一箇中年人蹲在校門口賣的,下面是個小火爐,上面是一鍋紅色糖稀,粘性很大。有小孩兒要買,這中年人就用兩個短短的小竹籤伸到糖稀里一絞一絞地裹起一團來,拉高之後自然脫離,把兩個竹籤遞給小孩兒,一角錢一份。小孩兒可以拿著兩根小竹籤繼續絞,感覺特別好玩兒。不想絞了,就可以放到嘴裡抿著吃掉。
還有“涮米豆腐”和“糖水”都是季家禁止季恪去買的。
涮米豆腐是涼拌米豆腐的簡約版。涼拌米豆腐也是G市的特色小吃之一,顏色微黃,有特殊的米香味,切成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