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的蝙蝠,來無影去無蹤。
夷東,父親命喪於此。
潛伏於此,為了私仇,也為鞏固加國安定。夷東四位郡王的野心太大,卻不具與其野心相襯的實力,內部紛亂因素太多,像個兩手抓滿爆竹的蠢才,隨便點燃一支綿蕊,都可至他於死。
分析起來容易,實際分裂確難。
四王能彼此對峙多年平衡難破,是因為他們有個共同的強敵──楚呂。
不可諱言,楚呂雖殘暴不仁,卻是個既能主政又能上戰場的強敵,兼以還有個領兵部屬常出奇招的列辰,一君一臣就像兩隻巨大的蟹螯,夾得周圍諸邦不敢妄動,夷東亦然。所以四郡間雖內鬥不斷,但拳頭卻一至向外,防禦楚呂伸出他的爪子撲抓夷東的土地。然而既列辰、楚呂紛紛逝去後,強敵不在,剩個只會龜縮在關內的懦弱皇帝,那股齊心抵禦的勁兒就緩了,反之,內部矛盾的情緒就增加了。
「父親……」列丹齊低喃,憶起父親領兵東行前的夜晚。
當年他身在皇城,後來聽丹弓轉述,父親那夜與他們說的最後一席話,是一連串沒予答案的問句。
『家與國,孰輕孰重?』
『巢如何不覆?如何安穩?』
『高枝何在?密葉何在?如何編織方稱細密?可以保暖的絨羽又從何處而來?避鼠狼,鼠是誰?狼又是誰?躲鷹鷲,鷹是誰?就又是誰?』
『外患為何?內隱為何?』
誰都知道覆巢之下無完卵,可實際上被舍的家,都只會是老百姓的家,至於富賈朝官皇親國戚,在他們心裡頭怕是家重國輕,所以他們不惜一切替自己搶奪安身之地,欺壓百姓、搜刮財富、結黨營私、紊亂朝綱甚至賣國通敵。
不是殺了昏君就能天下太平、不是砍了奸臣就能海晏河清、不是滅了外患百姓就能得到幸福與和平。昏君不只一個、奸臣不只千百、外患更不光只有呼延夷東與南疆。
關於父親的問題,他的想法和丹弓相仿,卻非全然相同。
從列丹弓認定楚云溪的那一刻起,就已註定要踏上肩負家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