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的兄長普雷維思已經繼承了除羅傑所掌管的教區之外整個波特蘭家族的領地。見兄長的野心已經膨脹到九大伯爵領都無法滿足,甚至將權欲的黑手伸向了妹夫的王座,不惜謀害自己的侄子以攫取權力,伊爾芙薇恩哀傷不已,不久之後就憔悴而逝了。
這場戰爭雙方都打的很謹慎。普雷維思接到國王的戰書後,並沒有號召盟友,而法拉蒙德也僅以王室常設的禁衛軍應戰,而不要求貴族率私兵藩屏王權。或許是因為雙方已經意識到,無論他們中的哪一個勝出了、最終掌握了王權,面對一個民不聊生、貴族怨聲載道的國家,都要頭痛不已。這也是為什麼希爾維斯特的援軍會顯得如此重要的原因。
按照常理,家族內鬥這種事情,教廷是無法插手的。但宗教裁判所最擅長的是什麼,那就是沒事找事、胡攪蠻纏、怎樣都能找到一個哪怕爛到不能再爛的藉口插足其中,憑藉神權凌駕於王權之上的普世規則左右時局。身為宗教裁判所的所長,希爾維斯特自然深諳此道。到達銀月島之後,希爾維斯特先是便裝行事,暗中與法拉蒙德結為同盟,然後潛入羅傑掌管的教區,以宗教裁判所所長可在外代行教皇權力的名義,准許羅傑辭去聖職,恢復對家族領地的繼承權,而羅傑的教區自然就落入希爾維斯特囊中。這個訊息被希爾維斯特下令封鎖,而是散播出了羅傑準備尋求教廷幫助,參與到爭奪波特蘭家族領地的戰爭中的訊息。普雷維思聞之大驚,雖然銀月島上的教權所屬一直是個牽扯不清的問題,以至於波特蘭大公爵一時猜不到這背後究竟是法拉蒙德的授意還是羅傑確實跟教廷的什麼人聯絡上了,但當務之急,應該是徹底抹除威脅自己權力的可能。因此趁著國王大軍由於幾次小敗暫時收斂兵力,普雷維思便率軍直奔羅傑的教區,準備先滅了這個不穩定因素再說。
然而普雷維思兵臨城下的時候,卻發現駐紮此地的竟然是宗教裁判所的人,羅傑早就不知跑到哪裡去了。希爾維斯特也搬出教皇任命他為凱索林格大主教的諭令,宣佈原本屬於羅傑的教區暫時由教廷直轄,而普雷維思率軍來襲,就是試圖危害教權,與至高天使提瑞爾在人間的代言人為敵,便是與天堂為敵,人人得而誅之。教廷這麼橫插一腳,別說普通士兵軍心動搖,只怕連普雷維思本人也得思度一番,是不是這背後有什麼陰謀。結果在半數宗教裁判所精銳的襲擊下,普雷維思的主力部隊大敗潰逃,如果不是自身實力強橫,只怕這位波特蘭大公爵就已經在此役殞命。
那邊法拉蒙德也趁機重整軍隊,在普雷維思的潰逃路線上設下埋伏,一舉將波特蘭大公爵擒獲,就此取得了戰爭的勝利。不過法拉蒙德並沒有宣判普雷維思的死刑,而是將其押解到首都準備公開審理。估計國王和希爾維斯特商量了一番,兩人合力演了一齣戲給貴族看,就是在首都公審的時候,弄了點神蹟出來,然後法拉蒙德就自稱受天使感化,決心寬恕這場戰爭裡所有被牽連的貴族,把普雷維思放了回去重新當他的大公爵,只是原本屬於藍龍家族的領土還是要歸還給已經還俗的羅傑,重新將波特蘭家族分成了兩部分。這樣的判決結果自然得到了大部分貴族的支援,從此法拉蒙德就有了“虔誠者”的稱號,一些主教甚至稱其為“聖者”,說國王可以直接與天使溝通,也算是間接使得凱索林格的教權為王權所掌控。
這場戰爭的另一個受益者就是希爾維斯特,戰後羅傑原本擁有的教區自然還是歸希爾維斯特所有。由於這片教區與藍龍家族的領地毗鄰,羅傑感激希爾維斯特的出手相助,為人也比較上道,知道哪條大腿有機會抱住就要趕緊撲上去,於是故意在劃分領地時多劃了一大片過去。法拉蒙德對此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誰都看得明白,希爾維斯特雖然在銀月島行事乖張跋扈,用盡所有的資源去發展軍備,大有涸澤而漁的趨勢,但實際上他對銀月島的權力半點興趣都沒有——換做誰有個當教皇的父親,都不會對區區主教之職有所熱衷的。甚至於凱索林格王朝上下,都存有一種這人趕緊搜刮完畢趕緊滾蛋的想法,對於希爾維斯特的軍力擴張,不僅不加以限制,反而大開方便之門。因此幾年之內,希爾維斯特所掌握的軍事力量就已經比之清洗裁判所內異己之前,還要再翻上一番。
正好這時西奧多四世的那群應該被吊死的天文學家終於發現了冬季將至的徵兆,為了應對亡靈戰爭,西奧多四世緊急召回所有的大主教來商議戰爭事務。希爾維斯特也率領著自己的絕大部分軍隊南下,在西海岸與寄存在姑媽那裡的另外半數精銳匯合,這樣一支大軍就浩浩蕩蕩地開往了聖城,大有不夷平聖城決不罷休的氣勢。就在世人緊張憂慮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