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之前,人之體貌皆有變化,就算如今女王親自前來,估計也要分辨片刻,使節怎麼能分辨得出?”
我道:“臣算個好認的人,假如見過,說些特徵,應該認得出。不管有沒有用,先去問一問,要不然真的臣為朝廷獻身,做了和親相公,到了那赫國,女王一看,人錯了,豈不是兩個人一輩子都耽誤了?”
啟禮在一旁笑道:“皇叔急了,要去做和親相公的話都說出來了。恐怕皇上不答應,皇叔真要冤氣沖天了。”
啟赭斂眉看著我,片刻後道:“也罷,此事關乎兩國邦交,也非小可,便依啟禮所言,先著人去問問那赫使節。”
大約過了半個時辰,派去詢問的宦官回來,稟報道:“那赫使臣說,女王不但說起過懷王殿下的模樣,還親手畫了一幅懷王殿下的畫像掛在寢宮中,他曾見過,假如懷王殿下站在他面前,他應該認得出。”
殿中的諸人連同皇帝堂侄,又一起瞧向本王。
福王道:“那蠻女真是痴情。”
我接上道:“只是不知一片痴情,所為何人。”
啟赭再瞧了瞧我,卻沒說什麼。
於是,本王便要去使節面前走一遭,讓他認一認。
讓使節認人,和在刑部衙門大堂讓冤主認犯人不同,需要婉轉些,曲折些,合乎禮制些。
因此,為了這一認,預先準備了許多周折,由禮部牽頭,皇上下旨,在御花園裡辦了場小宴招待使臣,再讓本王與幾位年紀稍長些,與我相仿的世子王子便服赴宴。
本王回府換了套便服,再入宮中,先在一個小殿中與幾位王侄會合,再一同前往御花園。
那赫使臣約四五十歲年紀,皮色黝黑,裹著纏頭,兩撇鬍須還向上打了個彎兒,不知是否刻意用漿糊捋成此型,一派異域風情。他直勾勾地盯著本王與幾位王侄走近,待我等在入席之後,方才嘰裡咕嚕地向身邊的一人耳語,那人看來是個在那赫國做官的漢人。
使臣的漢官隨從轉而向最上首道:“啟稟陛下,阿魯南大人說,這幾位王爺王子,他都很陌生。並沒有那個人。”
本王聞得此言,頓時有種雲散天朗之感。
啟赭端坐在上首御座內,微笑道:“那方紫衫者,便是朕的皇叔懷王。”
漢官立刻向那使臣耳語,使臣又猛地直勾勾向我看來,而後再嘰裡咕嚕向漢官隨從說了一通。漢官隨從遂轉稟道:“陛下,阿魯南大人說,絕不可能是現在這位懷王殿下,女王心儀的懷王殿下健碩沉穩,健步如飛,面孔方正,是個既堅毅,又體貼的男子。”
阿魯南使臣用手沾了點酒水,在桌畫了幾道,又嘰裡咕嚕幾句,漢官隨從再道:“阿魯南大人擅長繪畫,他可以把女王畫的那張畫像重畫出來。告訴陛下到底是哪個人。”
他倒不早說,將本王折騰了個來回,混了一頓御宴,這才把如此要緊事慢吞吞說出來。
本王連火都懶得上了,只想看看到底何人如此有情趣,頂著本王的名號勾搭了那赫女王。
我得以撇清干係,在座的其餘人都還好,唯獨嘉王明顯有些失落。對於到底女王看上的懷王是哪個一事,在座眾人都甚興致勃勃,啟赭立刻命人送上筆墨紙硯。番邦人到底仰慕我中土文化,那位那赫國使臣阿魯南雖然說不上幾句中土話,但對我天朝筆墨,還算熟悉。他捲袖抓筆揮毫,一刻鐘後,便在紙上畫了個人頭出來。
兩個宦官上前捧起畫,我定睛看去,畫上的人頭四方臉,濃眉毛,還有幾根短短的髭鬚,不失為一條沉穩的漢子。恐怕的確是本王的熟人,瞧著怪眼熟。
啟赭道:“此人,朕應該未曾見過,與承浚的確相差甚多。”宗王、嘉王、福王、祿王也紛紛說沒見過,差了很多。唯獨啟禮擰眉道:“這個人,臣倒是覺得好像在哪裡見過……”他撫著額角,“好像……好像是……只掃到過一兩眼,好像是……懷王叔府裡的人……”
本王已經想起來了,起身承認道:“稟報皇上,壽王世子所言不錯,看這個畫像的模樣,十分像臣府中的轎伕韓四。”
那赫女王一事,最終成了場鬧劇,啟赭著人到我懷王府中提了韓四到御前,他也十分莫名,在金鑾殿上只會瑟瑟發抖,口稱冤枉,涕淚交流。最後與那赫使臣核對事實,再問及年份,方才大概弄清了前因後果。
三四年前,兩國剛休戰時,那赫女王曾經喬裝跟隨商旅,潛進過我朝京城中。某日本王前去某館中找快活,韓四與其餘人在門外等候時,恰好碰見了那赫女王。
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