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朝廷輿論逼迫皇帝殺他。
「臣等請聖上察納皇后娘娘忠言,立即斬殺大逆罪人徐旭於階下,以息先帝在天之靈之怒。」數名陳黨官員出班附和皇后。
「就只有你們出來說話,很好,朕今日就在百官之前,說一個清楚明白,朕的皇貴妃確實是徐旭,不過皇考在天之靈不但不會責怪朕,反而欣喜,先帝晚年密令朕曰:安樂侯徐旭年方八歲,豈有逆謀之舉,全因爾父所累,若其甘願為奴十年,補贖爾父之過,太子應赦免其一家所犯之罪,今皇貴妃已如皇考所言,為奴十年,一切罪過已贖。」先帝都已經不在,誰能指證司馬顒說假話。
「聖上說是先帝密旨,有何根據,何以服天下人之心。」皇后見司馬顒竟然有此一招,大吼大叫。
狗兒則微微笑著,果然是好戲。
「皇后,注意你的說話,你把朕當作甚麼,還要虛構先帝密旨,誰敢質疑朕的,立即站出來。」司馬顒也不示弱。
陳黨官員不敢明目張膽挑戰皇帝,殿上一時肅靜。
「即使皇考沒此密旨,朕手中還有聖祖母孝懿成皇后遺誥,長安,宣讀吧。」司馬顒加倍打擊皇后。
「仁壽簡裕恭安貞誠端憲慧文太皇太后遺誥:予以薄德,備位宮壺六十年,身歷三朝,皇帝孝思純篤,承歡奉養,必敬必誠,予年八十有二,病將不起,復有何憾,唯予孃家侄孫安樂侯徐旭被貶在外,使予鬱鬱不樂,皇帝若念予奉事仁宗、誕育憲宗之功,予崩之後,應即赦免徐旭之罪,復其安樂侯世爵,使之得享餘年,予之此一遺誥由昌慶宮總管太監儲存,於適當之時轉交皇帝,此誥。」李長安展開遺誥宣讀。
「既是皇考及聖祖母遺命於朕,朕豈敢違背,現下詔赦免罪臣徐佑鈞一家之罪,徐佑鈞之子既為朕皇貴妃,授徐佑鈞一等承恩公之爵,世襲罔替,命其署理陝西總督職,加太子太師,兵部尚書銜,徐佑鈞夫人授一品奉國夫人品位,徐佑鈞之子徐皓承襲安樂侯之爵。」司馬顒名正言順地平反一切。
皇后臉如死灰,呆坐椅上。
「皇后說完旭兒的事,現在輪到朕說太子的事了。」司馬顒很平靜地說。
第四十二章
「朕近日觀太子為人囂張跋扈,學問差強人意,令朕震驚,太子是天下根本,朕百年之後繼統之人,如此非社稷之福,上書房究竟是如何教育太子的,回答朕吧。」司馬顒知道確實不是老師的錯,單純是學生的問題,但為了掀開廢太子的第一步,只得向上書房興師問罪。
「老臣惶恐,老臣實在不懂得如何教導太子了,請聖上另委賢儒任上書房總師傅,去年八月二十七日,大成至聖先師孔聖人誕辰,太子和皇子理應向先師牌位叩頭,只有太子不但不行禮,還說:孤是太子,孔子是何人,竟要孤對他叩頭,荒謬,孤為天子後必定把他牌位趕出文廟,天下人不再讀他的書,之後太子的荒唐說話,臣無法轉述出來。」上書房總師傅湯英跪在地上,痛哭流涕。
「放肆,畜生,歷朝莫不尊重孔聖先師,本朝有天下已歷一百七十多年,列聖曾十八次親赴曲阜祭孔,朕御宇十年間,更是五次親祭,身為太子竟然猖狂至此,實在可惡,湯師傅為何不稟告朕。」司馬顒聽到也火冒三丈。
狗兒聽到太子的言論,不禁搖頭,如此豈不是得罪全天下的文官和讀書人。
「是皇后娘娘說,聖上事務繁忙,不要為這些小事煩擾聖上,還下懿旨禁制老臣說出來,臣對太子的評價是望之不似人君。」湯英見皇后已經完蛋,不用再懼怕她,所以把一直以來對太子的積怨全部爆發出來。
「太子年紀還少,只是一時頑皮,才會胡言亂語,太子骨子裡是尊敬先師的。」皇后企圖為太子解釋。
「皇后娘娘此言差矣,太子已經八歲了,入上書房受教已兩年,不能還說年紀少,英宗皇帝是七歲登基的,難道英宗皇帝會胡言亂語嗎,大成至聖先師的典範是聖人之道,太宗皇帝親書御匾『天地至理』賜給孔府,太子侮辱先師,即是侮辱列祖列宗,故臣懇請聖上為社稷計,廢黜太子,否則百年之後,宗社為墟。」孔子聖裔現任衍聖公之弟、從一品榮祿大夫孔昭明出列發言,聽到太子公然挑戰孔子,勃然大怒。
於是幾乎除了陳黨外的所有官員,不分地域派系,紛紛出列發言,響應聖裔在朝代表。
陳黨官員啞口無言,誰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
「眾卿肅靜,朕明白眾卿的想法,但太子畢竟是朕嫡子,驟然廢黜於心何忍,若今秋皇太后回京時,太子尚不誠心悔悟,朕即行下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