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名義上是拜把兄弟,但梁廣更多的是以僕人自居,因為李儒不止一次救了梁廣的性命,所以他對李儒可謂忠心耿耿。
唯恐自己想要利用李儒的心思被梁廣看穿,劉辯開始小心避免與他再有接觸。
第九章
袁紹的軍隊氣勢如虹。呂布在虎勞關雖然贏了幾個回合,但隨後便吃了敗仗,被敵人趕回關內。
董卓見狀,企圖拉攏袁紹麾下大將孫堅以挽回局面,結果遭到拒絕。董卓惱怒的同時,深感不安,以戰局來看,他很可能會被打得落花流水。
李儒趁機勸說董卓:「溫侯新敗,士兵勢氣受挫。丞相不如退兵,回洛陽將帝都遷至長安。」
「遷都?」李儒的提議讓董卓十分驚訝。
「近日我在街市上聽到一則童謠,說:『西頭一個漢,東頭一個漢。鹿走入長安,放可無斯難。』我想這『西頭一個漢』乃應高祖旺於西都長安,傳一十二帝。而『東頭一個漢』乃應光武帝旺於東都洛陽,今亦一十二帝。運勢轉這一輪,又回到了長安。
「如果丞相將帝都遷回長安,順應天意,一定可以平安避過此劫。」
李儒說得頭頭是道,董卓頓感茅塞頓開:「有道理!你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啊!」
說風就是雨,董卓連夜就帶著呂布、李儒趕回洛陽,第二天便在朝堂上宣佈遷都一事。
遷都不是小事。僅僅以洛陽氣數已盡,旺氣轉回長安為由,就要遷移都城,動搖國之根本,實在荒謬。
眾臣的反對全在李儒意料之中。但李儒並不擔心董卓會改變主意,因為他太瞭解那個人,越是阻力大的事情,他就越喜歡一意孤行。
果然,董卓在朝堂上與眾臣爭得不可開交,最後乾脆大開殺戒,以彰權威。見有人因此喪命,反對的聲音立刻平息下去,遷都一事就這麼定了下來。董卓頒下命令,限來日便行。
這時,李儒又上前建議道:「現在國庫空虛,錢糧緊缺,洛陽富戶極多,財物都可收繳充公。而且,袁紹賊軍在城中也有一些親朋黨羽,丞相大可殺了他們,抄其家產,必定收穫頗豐。」
李儒一席話,聽得眾臣一身冷汗。這次追隨袁紹起義的均是各地諸侯,洛陽城裡與他們有過聯絡的絕對不是少數,如果董卓真的採用李儒的意見,洛陽城裡勢必血流成河!那樣實在是太狠毒了。
想是這麼想,卻沒有一人敢站出來反對李儒意見。董卓本就愛財,有人這麼提議,他自然是求之不得。
很快,整個洛陽就陷入一片腥風血雨之中。
數遷家洛陽富戶被斬殺於城外,家財盡數收歸董卓囊中,數百萬洛陽百姓也被軍隊拖押,前赴長安。
不僅如此,董卓還放縱軍士淫人妻女,奪人糧食,放火燒燬房屋、宗廟、官府,連皇帝住的南北二宮也被燒成了焦土。最後,董卓甚至指使呂布掘了先皇及后妃的陵寢,取出陪葬的珍寶。
之後,董卓便帶著千餘車金銀財寶,押著皇帝劉協一起去了長安。
與此同時,劉辯也被梁廣和丁嬸帶著,離開洛陽,直奔長安。
一路上丁嬸總是給他吃一些令他昏昏欲睡的東西,讓他沒什麼機會去關注外面的事。若不是那天夜裡聽到梁廣與李儒的爭執,他根本不知道出了這麼多的事。
「大哥,外面都在傳慫恿董卓遷都的人是你,那些殺富戶奪財、燒燬洛陽城的主意也是你出的,這到底是不是真的?」
梁廣的聲音很高,劉辯躺在房裡也聽得一清二楚。他聽不清的是李儒的回答。
「大哥,你瘋了嗎?!你知不知道這一次死了多少人?洛陽城的土地全被人血給染紅了,城裡的百姓活著到長安的連一半都不到。。。。。。你為什麼要這麼做?!」
門外只有梁廣的咆哮,劉辯還是聽不到李儒的回答。
「你做這一切,只是為了達成那個男人的心願?你這樣下去,董卓還沒死,你就會被人挫骨揚灰的!」
那個男人是誰?劉辯有些胡塗。
洛陽城被燒了,死了很多人?到底發生了什麼?劉辯滿胸疑惑,掙扎著坐起身來。
不等他下床,李儒就推門進來了。
「醒了嗎?餓不餓?」很自然地摸了摸劉辯的頭髮,李儒拿起罩衫為他披上。
「你和梁廣在說什麼?」劉辯問。
李儒沒有回答,只是輕輕將劉辯摟進懷中。
枕在他的肩頭,劉辯突然感覺到他的胸腔裡有一股強烈起伏的情緒,不等劉辯弄清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