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憶傑叩頭,道:“臣,謝主隆恩。”
趙王父子謝了恩,便退到一邊去了。
榮瑾瑜卻在心裡冷哼著:正九品,呵,林憶傑你也就值這個數了。看來趙王還是賊心不死呢,難道他已經想好要找的靠山了嗎?給自己的兒子求了個一官半職,你還指望他能為你林家光宗耀祖嗎?你打的這點小心思,父皇又豈能不知。
顧辰逸見剛才問話,榮瑾瑜沒有反應,卻讓趙王又得了便宜,便又問,道:“此次我朝出征西域,眾卿覺得,何人可以擔此重任?”
這時,眾人思量間,不待他人答話,榮瑾瑜就先行出列,微微鞠躬,道:“臣不才,願領兵出征西域。”
李忠輔聽聞榮瑾瑜此言,也是立即出列,施了一禮,道:“聖上,臣覺得戶部尚書年紀尚輕,又無實戰經驗,恐對行軍打仗之事經驗不足,聖上理應派位驍勇善戰的將軍,方可一戰而勝,臣薦前鋒營將軍,李敢為將,定可一擊潰敵。”
這時,左相李忠輔卻出言阻止了,這李敢也是他的人,現在出徵西域,若是得勝自然可以藉機提拔。即便是輸了,那也可以兵權在手了。
榮瑾瑜聽得李忠輔反對,微挑左眉,不屑的斜眼瞟了他一眼,道:“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故此,爾又何知我無用之用也?”
李忠輔,你的權位不夠大?還是官位不夠高?竟如此貪得無厭。現在還想擋我去路,等回頭有空,就先廢了你。
李忠輔聽得榮瑾瑜反問他,不知如何作答,只好轉移了話題,道:“榮大人,李將軍一生戎馬,上知天,下知地,內得其民之心,外知其敵之情,行軍打仗並非紙上談兵,你可要思慮而後行。”
哼,榮瑾瑜,你個黃口豎子,病病怏怏的還想出徵打仗。你居然還敢對老夫無禮,朝堂之上你讓我難堪,老夫不與你計較,哼,這筆帳等日後我們再算。
榮瑾瑜不去理會李忠輔說的話,接著說道:“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臣此次甘當重任。臣以為只要避其銳氣,擊其惰歸,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臣自當是逢山開路,遇水填橋,我軍定能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榮瑾瑜此時霸氣外洩,讓在場的官員都為之一震,他們都聽說過榮瑾瑜的事情,一直都以為榮瑾瑜就是個沒用的病秧子,只是靠著長樂公主和榮王爺的紈絝子弟。但今日他這氣勢,倒是讓他們弄不清什麼是真,什麼是假,也要對其刮目相看了。
顧辰逸聽了他們二人的對話,微微一笑,道:“哦?看來榮大人是相當的有把握了?”
呵~,榮瑾瑜,你果然是深藏不露,看來這次西域之行,定能馬到功成了。
榮瑾瑜看著顧辰逸,道:“臣,知道,勝。不知道,不勝。明軍出明作戰,戰而勝,凱旋而歸,戰如不勝,決心裹屍以還!”這原是川軍出川,抗戰時說的話,現在改動後從榮瑾瑜嘴裡說出來,仍舊是不失信心和這份視死如歸的精神,讓聽者為之振奮不已。
不待他人插話,榮瑾瑜又接著,說道:“不仁之人,決性命之情而饕富貴,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小人則以身殉利,士則以身殉名。臣不才,但求能以己之軀,助我皇之天朝,安定天下、萬事昌達。”
顧辰逸聽得榮瑾瑜此番言論,忍不住高興的大喝一聲,道:“好,朕今有此賢臣良將,何愁拿不下他區區西域小國。榮大人,你可謂是子承父業了。”顧辰逸對著榮瑾瑜說完,又轉頭對榮王爺,笑道:“榮卿,你有此子,可真是不虛此生了。”
這顧辰逸對榮海說的這話,卻讓榮瑾瑜心裡起了波瀾:父皇何出此言?難道,他是要我爹交出兵權了?我爹一旦交出兵權,退隱其後。那這風口浪尖的位置,就得是我取而代之了啊。
榮海聽到顧辰逸誇獎,出列行禮,道:“多謝聖上誇讚。”
顧辰逸是何意思,就這一句話榮海是聽出來了,他此時也是在心裡想了好的壞的對策了。適才榮瑾瑜會請命出征,也著實是讓他震驚了一回的。
顧辰逸笑笑,很是欣慰的說道:“哎~,這雖為誇讚,也是要有的誇讚才能誇讚的。榮大人也是朕之愛婿,能得此佳婿,朕也是陪感欣慰啊。”復又轉頭看向了榮瑾瑜,問道:“那瑾瑜覺得,如何才能,安定天下,萬事昌達呢?”
榮瑾瑜聽得顧辰逸問他,微微一頓,道:“臣以為,民富則馬壯,馬壯則兵強,兵強馬壯,則披堅執銳之師。軍強則國安,國安則民富,民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