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5部分

懷歆道:“正是。所以如此這般一提,漢王既能在天下收穫人心,又不用真正付出多少糧草。”

古驁搖了搖頭:“這個方法不好,要做就要做到底,我回去和君樊商量一下,讓他把那些各地商鋪都動用起來,送流民一程,沿途提供米粥,一路至於漁陽。這樣不僅做了實事,救了人,漁陽開倉濟民的事,也更能廣播天下。”

懷歆笑道:“漢王高論,如果這些流民來了漁陽,正好有大用處!”

古驁道:“……你是說……”

懷歆道:“不錯,流民正好可用於戎地的移民戍邊。已經看過了,戎地有幾處肥沃的草場完全適合農墾。到時候依著河流溼地開農田,修據點,屯兵,十里一營,十年之後,就再也不怕戎人作亂了。不僅江東的流民可以比照如此處理,今後天下再有流民,都可以如此處理。”

古驁擊掌道:“好!移民戍邊,我還正想著,漁陽少地、無地之農,怕是才願意移民,可是抗戎以後,各家分田,這樣的人不多了。現今,若是能引江東流民來此,真是一舉兩得。既解決了流民之生計,又充實了戎地的漢人。”

懷歆微微一笑:“正是,如此一來,在天下大亂之前,漢王便已經站在了人心高地之上了。”

古驁前傾了身子:“然後呢?”

懷歆笑道:“適才是第一步,第二步,便是在北地、漢中、黔中、巴蜀,再次明確頒佈漢王所主張,並深入推行。漢王所主張,便是人人要有地,不僅均田地,還要平世庶,廣開科舉,廣開言路。據我所知,這幾點,在漁陽做的最好,漢中次之,黔中又次之,巴蜀再次之。深入推行之事,還需要漢王下功夫啊。

不僅如此,漢王還要廣告天下,引導時風:之所以流民遍地,就是因為流民沒有地,流民沒有地,是因為世庶分立;要讓凋敝之四海變成王道樂土,就一定要行漢王在北地、在漢中所行的中庸之道——不偏倚世族、庶族任何一方,論功分爵。此事的宣傳,也離不開虞太守在四海的人脈。如果這件事完成,那漢王就雄據了大勢的高點。”

古驁點了點頭,緩緩道:“如此一來,人心、大勢之高點都佔,還有第三項舉措麼?”

懷歆道:“有,第三,待諸侯混戰之時,向天下提出倡議之書,呼籲中原停止交戰,共同安置因戰亂流離失所之人。並上書朝廷,請求雍馳之新朝亦頒佈法令分田地,平世庶。到時候,雍馳必然大怒而北攻,廖家也必然聲討。如此一來,天時、地利、人和齊聚,漢王便可以‘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攻之’為由,反擊雍馳。到時候,天下湯湯,皆為漢王所動。漢王由此,便可率義軍,傾瀉天下!”

“好、好、好!”古驁長嘆道:“不愧是懷兄,真是神機妙策。我還記得,你數年前,給我獻的平北地之策,以對付義軍之大患,女戎王、右賢王、上京、五王——可謂攻其可攻之處,守其必守之時。

對於上京五王,守字為要,竭力結好,並上表朝廷表忠,而對於戎地之患,攻字為要。之所以能北攻,乃是因為能南守。能守一日,就能攻一日。一旦南面失守,北面之攻,便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雖攻之爪牙在北,但著力之重當在南。此陰陽之策,三年便不僅僅解決了百年的戎地之患,而且還引得上京自亂了陣腳。今日又有奇謀,有臣於此,夫復何求?”

懷歆道:“漢王過獎了。多虧漢王今日宏論,臣才得以狗尾續貂。”

古驁笑道:“你這些計策,果真妙哉。不說這個了,帶我出去,我們一道看看西大營!”

典不識這才蹭地站了起來:“好,大哥,我帶你去看!”

“走!”

☆、第177章

典不識領著古驁入了西大營的軍營,眾漢將都來參見,古驁一一見過。

只見戎地天蒼野芒,倒將這些漢將薰染得滿身野莽之氣,煞是英氣逼人。

天空中孤雁飛過,消失於原野盡頭,更襯了天空廖闊。古驁騎在馬上檢閱而去,目光從眾將身前依次掃過,忽見其中一人身形酷似典不識年少時,只是滿臉的青須,瞧不清面目,古驁勒馬笑問道:“這可是小男?”

那將領聲音洪亮地應道:“末將典彪參見漢王!”

懷歆拍馬小步上前,向古驁稟道:“這是臣給他改的名字。如今典彪也是千夫長了,從前乳名用在軍中,總歸是不合適。”

古驁點了點頭:“典彪,好名字。彪,虎文也。書言,‘炳如彪如,尚文昭如。’果如其兄,有悍將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