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國連吭都不敢吭一聲忙不迭地就答應了。
不用說,這次議和對於康國來說絕對是恥辱的城下之盟。
而在這次戰爭中,唯一值得一提的就是夏灝的表現。
夏灝年僅十歲,要他指揮大軍力挽狂瀾那是痴人說夢,但是在多場戰役中他表現的聰慧驍勇卻讓不少人都刮目相看,將軍們看到了他對各種戰術、戰略非凡的領悟力,而士兵們看到了這位小王爺與他們同甘共苦一起在沙場上拋頭顱灑熱血的豪情──十歲的孩子能騎馬衝上前線已經是很了不起了!
皇帝顯然也聽聞了自己的愛子表現,雖然大軍戰敗歸朝沒有文武百官出城迎接,但據說皇帝在夏灝回宮後將他好好表揚了一番。不論怎樣,這次康國戰敗,夏灝反而成為大贏家。
一時間,宮裡每個人都在談論夏灝的英勇,彷彿他一個人的表現就足以掩蓋整場戰爭的失利。
夏彥也在為弟弟高興,他想到以夏灝這番表現,再加上蓉貴嬪的手段,大概日後這個弟弟會登上皇位吧。
只是這對夏彥來說未必是個好訊息。
當然,夏彥是無心爭奪皇位的,他只是想到了自己的舅舅遊天騏。
遊天騏是在夏彥六歲那年來到皇宮的。
當時遊天騏聽說了自己姐姐的遭遇十分憤怒,執意要殺死皇帝和蓉貴嬪。夏彥生性善良,自然不肯一個“陌生人”殺死自己的父皇。夏彥急中生智,便對遊天騏說他要自己親手報仇,騙得遊天騏放棄了殺人的計劃,轉而向夏彥傳授武功。
夏彥本意是想將這件事拖下來,等時間慢慢過去,或許舅舅的仇恨之心會淡化,也或許不等舅舅再次發狂,父皇便已經駕崩了。至於蓉貴嬪,夏彥對她的生死倒沒什麼特別的感覺。
不過隨著夏彥漸漸長大,他對當年母後下毒一事有了更多的想法。
其實遊皇後下毒一案並不是“蓉淑妃中毒,皇帝徹查,皇後暴露”這麼一個簡單的過程。當時蓉淑妃中毒後,皇帝震怒,著遊皇後調查。於是皇後著手調查,但是一直查不出頭緒。
一般來說,宮裡誰害了誰彼此心裡都會有數,大多數時候是找不到證據但都會記在心裡日後報復,只是蓉淑妃這事有所不同。
宮裡有下毒嫌疑的人並不多,算來算去也不過幾個人,真要說,宮裡幾個主子裡,反而是善使手段的蓉淑妃像是會下毒的人。只是蓉淑妃自己給自己下毒還搞得不能生育了,那也太說不過去了。
就在大家都以為蓉淑妃中毒流產一案要不明不白地擱置時,事情出現了轉機。
大約是事發三個月後,有人在枯井中發現一具屍體,旁人辨認出死者是合馨宮後院的行走小太監。因為涉及到了合馨宮,所以管事太監多上了點心去調查,果然找出了兇手──合馨宮裡的一個太監。
那太監認罪之後,管事繼而詢問他為何殺人,太監開始是支支吾吾說不出所以然,上了刑又說是自己欠了那行走小太監一筆錢,小太監催著還,他一時還不上,逼急了才將他殺死了。但是旁人做作證那死去的太監剛剛入宮,並無積蓄,何來錢財借與兇手?這樣的理由說不通。又繼續審問,這太監幾經酷刑折磨之後才說出了隱藏的那個驚人的秘密──
他竟然就是下毒謀害蓉淑妃的兇手!
那日合馨宮的太監端著銀耳湯走在路上時,他上前打了個招呼,趁對方不注意的時候就將毒藥滴在盅蓋邊緣,那毒藥十分厲害,慢慢就隨著縫隙滲進湯裡。
因為同在一個宮裡行走的太監彼此都認識,那送湯太監一路走來和不少人都打過招呼,所以後來皇後調查時端的湯太監也就沒有想起這回事。
但是哪想到下毒這一幕卻被那個行走小太監看到了,這之後行走小太監就一直拿這事威脅他,他被逼急了,就將人殺了。
為何這太監要謀害蓉淑妃?那太監說是蓉淑妃曾經因為一點過錯懲罰過他,他心中憤憤,才如此做。但這理由太過牽強,他一個無權無勢的底層太監從哪裡得來的劇毒?管事太監繼續刑訊審問,這才讓他說出了最後的幕後主使──
皇後!
這太監說他之所以下毒是因為皇後宮中的侍女來給他傳話的,說是不這麼做就殺了他,還要讓他宮外的家人不得好死,又說如果這事做得好會給他多少多少好處。威逼利誘之下,這太監只好照做。
後宮為之震驚。管事太監又不得不請來皇帝、皇後和被太監指認的侍女。那侍女見事情敗露,立刻在皇帝面前招了,招了之後又對皇後磕頭,說她對不起皇後,說完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