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官,他才是這次慶功宴的主角,是皇帝以後的寵臣,要好好巴結。李廣卻在這時候公然和皇帝對著幹,是生怕自己以後有升官的機會嗎?幸好霍去病沒計較,不然要是讓他不高興了,劉徹追究起來,說不定等酒筵結束後,就找個機會讓李廣下獄去陪蘇建。難怪大名鼎鼎的“飛將軍”李廣從文帝在位時就開始打仗打到現在,還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衛青後來者居上。不過霍去病倒是厲害。十七八歲正是好勇鬥狠的年紀,這個年紀的孩子帶著幾百人就敢打四五千人的匈奴兵不稀奇,稀奇的是這個年紀的孩子涵養功夫卻如此到家,不管是劉徹讓他坐在首席的恩寵,還是李廣公然的羞辱,他都是一副波瀾不驚的平靜面容。公孫弘從很早以前就透過楊得意對“內朝小丞相”多有耳聞,難以相信一個十幾歲的孩子能有如此能耐,想不到“小丞相”果然名不虛傳——當然,楊得意入宮這麼多年,實在是太瞭解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就算用黃金撕了他的嘴,他也不敢對任何人說出霍去病是神仙的事。淨身時已經捱過一刀了,楊得意還想把剩下的部分完整地帶進棺材。
霍去病早就習慣了李廣的脾氣,根本沒放在心上,也沒注意到坐得離他挺遠的公孫弘,只是看向衛青。衛青也正好抬起頭來,對上霍去病,以為他是覺得坐在首席不自在,給了他一個鼓勵的微笑。坐在衛青下首的公孫敖是衛青的老友,再下首的公孫賀娶了衛少兒的大姐衛君孺為妻,是霍去病的大姨夫,兩個人和霍去病也都是老相識了。看到霍去病抬起頭,兩位公孫將軍也紛紛給他鼓勵的眼神,示意他不用緊張,也不用在意李廣的態度,卻只是讓霍去病的心更往下沉。現在劉徹對衛青和霍去病都是信賴有加,可是以後呢?劉徹要大權獨攬,就必須慫恿朝臣互相牽制,以免他們一起將矛頭指向皇帝。霍去病開始平步青雲,慶功宴上的位置像是預示著他以後早晚會走到與衛青分庭抗爭的地步,不論他自己願不願意。不過由霍去病來牽制衛青,或許也是衛青的幸運,至少霍去病即使坐到了只能和衛青做政敵的位置上,也只會分他的權,絕不會要他的命。
劉徹掃視眾臣,發現不知趣的僅僅是李廣一人,既然霍去病不計較,他也就大度地忽略這點小小的不快:“霍卿年僅十八,在塞北橫掃古晨、古裡、虎巖,擒殺匈奴僅次於單于的國宗藉若侯,當如何封賞?”
公孫弘知道是自己出場的時候了:“霍校尉少年英雄,當賜將軍之位。”
“愛卿此言甚合朕意。”總算有個丞相還算知趣,劉徹十分高興,“但以霍卿之功,光是將軍之位,只怕還是小了些。”
席間鴉雀無聲,等著劉徹宣佈給霍去病的封賞。
“人之上為冠也,軍中勇者莫過霍去病。去病之勇冠三軍,封為‘冠軍侯’,授驃騎將軍印。”
一下子從武官序列第十一位的校尉封到僅次於大將軍?這未免也太破格了!朝臣中又湧起一片議論,有懷疑霍去病是用了什麼不太光明正大的手段的,有盤算怎麼和前途無量的驃騎將軍攀交情的,有鄙夷霍去病攀裙帶當上將軍的,有看好小衛青等著一顆新的將星冉冉升起的……各種參雜著景仰、鄙夷、羨慕、嫉妒的目光集中在霍去病身上,他卻依然是一副事不關己的平靜面容,好像叫“霍去病”的是一個與他毫無關係的人。
劉徹如此恩寵,也是想報霍去病冒天譴救他之恩,不料霍去病依然是一副寵辱不驚的淡漠面容,讓存心想討好霍去病的劉徹感到有些無趣。但很快劉徹就發現自己很傻——霍去病是下凡的神仙,凡間的榮華富貴都不在他眼中。封他個將軍算什麼?就算封他為皇帝,他也只會是這副表情。
劉徹當即傳旨,封霍去病為冠軍侯,食邑一千六百戶。“冠軍”一詞便是由霍去病的封號而來。霍去病手下的趙充國、荀彘、董蔚也都升為校尉。對於衛青,原本他十萬人才殺俘一萬匈奴,其中的兩千多還是霍去病的驃姚營殺的,而衛青的大軍十對一還折損了一支三千精騎的先鋒部隊、叛變了一個趙信,即使沒有淮南王一事,劉徹也不會放過他。不過現在劉徹感念於衛青的救駕之功,只是這樣的功勞不能放在臺面上講,以免落人口舌,劉徹還是以打了勝仗的名義賞金二十四萬兩。
*****
自從封冠軍侯以後,霍去病的“悲慘生活”就開始了。
因為怕麻煩,霍去病沒有另外設府邸,把收入全部上繳給母親,除了進宮陪劉徹,平時依然和母親一起住在繼父陳掌家。陳掌很高興有個前途無量的繼子,以後可以順便提攜提攜自己家的其他兒女,對霍去病依然住在自己家大感榮幸,前前後後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