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奉承之詞滔滔不絕,證明“馬屁”之中的“馬”字絕不是隨隨便便選的。
霍去病知道,張友仁不過是個看大門的,要他與天上動輒數萬歲的老神仙們鬥法,確實有些強人所難。張友仁還只是凡夫俗子的時候,看慣了比干貌似輕而易舉,就把整個朝廷收拾得服服帖帖,對他有一種近乎盲目的信任,所以霍去病才格外害怕再觸犯天規,被張友仁找到藉口抓回天上去。霍去病不理會馬面的嘮叨,拿過一根草,在地上給他起草申請書,剛寫到一半,馬面突然把他寫出來的字都踩掉:“有人來了。”
霍去病看到是衛青,連忙站起身:“大將軍!”
衛青好像看到地上有字:“在寫什麼?”
“檢討戰局。”霍去病看到地上還有些字依稀能辨認出來,連忙用鞋子搓掉。
衛青注意到霍去病還在努力地用鞋搓地上的字,顯然是不想讓他看到,也不為難他,坐到他身邊:“檢討出了什麼?”
“第一,馬匹有馬匹的特點,這一次我是把馬匹當大象一樣趕進匈奴營地,主要靠它們的衝撞來進攻,才會讓匈奴跑了一半。”
“用大象打仗?簡直聞所未聞。”衛青覺得頗為新奇,“你在哪本兵書上看到過用大象打仗的?”
“《呂氏春秋古樂》上有記載:‘商人服象,為虐於東夷。’一千年前的古人就會馴象打仗了。想來象兵一定很厲害,《呂氏春秋》裡面才會用‘虐’來形容當時的戰況。”
“你想在大漢也建立象兵部隊?”衛青也覺得如果把“虐”的物件改成匈奴,聽起來相當不錯。
霍去病卻搖頭:“我考慮過效仿古人,所以專門研究了一下大象的習性。大象喜歡溫暖潮溼的氣候,而匈奴生活的地方卻是寒冷乾燥,看來要重現當年大邑商象兵的輝煌是不可能的了,要攻打匈奴,還是隻能靠騎兵。但是匈奴是遊牧民族,馴馬、養馬都比漢人精通,兼之地理位置比大漢更靠近大宛、烏孫之類產名馬的地方,更容易透過商貿和掠奪得到好馬。總算這次帶回了一萬多匹匈奴馬,還算收穫不錯,讓這些馬多多繁殖,大漢應該很快就會有一支自己的騎兵部隊。”
“比起你的戰俘,你好像更在乎那些馬。”
“因為從匈奴那裡搶來的馬可以變成大漢自己的騎兵,而俘虜除了探取情報以外,沒有任何用處,所以與其把糧食浪費在俘虜身上,我寧願花費在馬身上。這裡就是第二個錯誤。我沒想到漠南的乾燥氣候會讓火那麼容易燒起來。要製造混亂,我不應該去點他們的糧倉,而應該點主帳,那樣的話,搶回來的糧草還可以補充我們自己的軍需,不像現在,還要擔心怎麼把這一萬多匹匈奴馬運回去。”
“你不但要匈奴的馬,還要他們的糧草?”
“能用別人的,為什麼要用自己的?連年征戰,對國庫是個巨大的損耗,搶敵人的糧草,不但可以節約己方的軍需,還可以給敵人的補給供應造成更大的打擊。”霍去病靈光乍現,“這個辦法不錯。乾脆全部扔下自己的輜重,去搶敵人的就行了。打仗被劫了輜重,對士氣是個很大的打擊,與其費心保護輜重,不如干脆沒有輜重可被敵人搶。這次我闖了大禍,打草驚蛇了。單于的叔叔等人會在漠南的腹地被掠走,可見漠南已經不是匈奴的天下了。為了防止再有類似事件發生,下一步伊稚斜單于應該會把王庭撤出漠南,靠大漠的天險來阻礙漢軍,也就是說要徹底消滅匈奴,漢軍必須勞師遠征,以後的軍需開支會變得更大。不過以後漢匈雙方的主戰場會進一步往匈奴那邊移,也有其好處,就是戰火不會波及到漢族平民。對,就這樣做。以後大軍離開漢境,就扔掉所有輜重,要麼拼命去搶匈奴的糧食牲畜,要麼餓死,置之死地而後生,軍隊發揮的威力就會更大,對匈奴造成的打擊也會更大……”
這小瘋子居然真的像董蔚說的一樣,是先孤身去匈奴營地殺人放火,然後再率軍攻過去。出征不帶輜重,只靠劫掠敵人來提供軍需,這樣的作戰方式簡直是聞所未聞。衛青不由得重新打量霍去病。一般年輕人第一次上戰場,見識到了戰爭的殘酷,或多或少都會有些改變,可霍去病依然是那副雲淡風輕的書生模樣,用平靜到不像話的語調說出他瘋狂的作戰計劃,好像人世間的風起雲湧都與他無關。衛青只覺得越來越看不懂外甥……或者應該說他從來就不曾看懂過他。
“舅舅沒看錯,你果然是將才。雖然你說是闖禍,我還是會把你的成果當功績報上去,你以後就再也不用給皇上做嬖倖了。”霍去病臉上的傷本來就不重,沒幾天便痊癒,衛青實在是怕劉徹見了他,又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