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1部分

就做到了他揚言非二十萬大軍做不到的事,讓衛大將軍面子上有些掛不住,他至少選擇的是沉默,而不是和別的老將一樣站在霍去病的對立面。

原本如果公孫弘還在,劉徹至少還有個應聲蟲,可是公孫弘這老狐狸肯定早就知道此時此刻支援霍去病的話會得罪滿朝文武,不支援霍去病的話會得罪皇帝,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左右為難之下,乾脆以七十九歲高齡無疾而終,徹底置身事外,還讓人沒法糾他的把柄。

這老狐狸一定一定一定是故意挑在這時候死的!劉徹經常憤恨地想,甚至很有把公孫弘挖出來鞭屍的衝動。

至於現在的丞相……看到現在坐在丞相位置上的人,劉徹只想罵自己不長眼,怎麼挑了這麼個傢伙代替公孫弘。現任丞相是李廣的堂弟李蔡,堂兄弟兩個一個鼻孔出氣,作為世家子弟,從來就不曾看順眼過出身卑微卻比他們更能幹的人,當年對衛青如此,如今對霍去病更是如此。有丞相帶頭,於是朝堂上的牆頭草們也一起站到了霍去病的對立面。

雖然東方朔一直都是堅定不移地站在忘年交的一邊,連劉徹都只把他當成俳優,他在朝堂上更說不上話。於是只剩劉徹一個人孤零零地支援霍去病,不知該怎麼面對凱旋的驃騎營。

驃騎營高高興興地班師回朝,以為面對的會是迎接英雄的歡呼,完全沒料到迎接他們的卻是陣亡將士家屬以及文武朝臣對驃騎將軍“草菅人命”的詰難——畢竟比起二十萬大軍陣亡七千,一萬大軍陣亡七千看起來實在是太難看了。

面對意料之外的詰難,原本期待著慶功宴的驃騎營被打了個措手不及,沮喪、憤怒、失望以及受輿論感染造成的愧疚將勝利的喜悅衝得一乾二淨。面對意料之外的“歡迎”,不過是一群大孩子的驃騎營沒了主意,不由自主地將目光投向帶著他們一路凱歌的驃騎將軍,卻看到霍去病的面容平靜如昔,彷彿在出徵以前就知道會有今天。

未央宮大殿,文武百官肅立兩旁,即使不說話,也能感覺到一股極不友好的氣氛。劉徹高高地坐在龍椅上,總覺得這股不友好的氣氛組成了一張張網,將他與殿下的霍去病分隔開,讓霍去病走向劉徹的每一步都顯得分外沉重。當初衛青龍城大捷凱旋,雖然只是一場小小的勝利,劉徹命令群臣向他跪拜,卻只有汲黯一個人敢不拜。如今的霍去病就像當年的衛青重現,只是勝利得更輝煌,結果卻是彷彿成了整個朝廷的公敵,就連他親舅舅都只是不聞不問,便已像是對他天大的恩惠。

“介冑之士不拜。”劉徹開口喝住要行跪拜禮的霍去病,“驃騎將軍,抬起頭看著朕回話。”

霍去病依言站直身子抬起頭,就看見劉徹朝他比口型:我早就叫你多帶點人去,你不肯聽,結果成了這樣,我都沒法收拾了。

劉徹以為霍去病會愧疚,或者感動於劉徹對他的袒護,不料霍去病只是緩緩地綻開笑容,像一滴墨水落入清水,慢慢漾開,平靜如水的面容便在無聲無息中染上了一層笑意。

你早就知道?

霍去病垂了垂眼瞼,算是肯定。

從出征以前就知道?

是。

那為什麼還要這樣做?

因為如果為了派大軍主動攻打匈奴而提高賦稅,所有人都會罵你這個君王失道,而我現在只帶一萬人馬就去打匈奴,就只有陣亡將士的家屬和主和派的朝臣罵我這個將軍指揮無方。

所以你要虎賁營?你早就知道這一萬大軍幾乎就是去送死的?

是。虎賁營都是孤兒,如果陣亡的是他們,就可以少一些家庭忍受與家人天人永隔之痛,我面對的詰難也可以稍微少一些。

兩萬呢?三萬呢?就算不提高賦稅,兩三萬的大軍還是湊得齊的,至少不用讓你面對這麼大的壓力,為什麼你偏偏只要一萬?

如果人數不夠少,怎麼能體現出是我這個將軍剛愎自用,而不是你這個皇帝失策?

為什麼要這麼做?為什麼要犧牲自己的名譽來成全我?

因為將君王捧上神壇是臣子的義務。只要受詰難的不是你,那麼不論是誰,我都不在乎。

可你知不知道你受詰難,我也會痛?從霍去病眼中讀出的答案讓劉徹一陣頭重腳輕。謫仙,這人世間的功名利祿有哪一樣入得了你的眼,好讓我報答你。

功名利祿?人生不過短短几十載,功名利祿都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身外之物,過個幾十年就會變得毫無意義,要來幹什麼?霍去病的笑容中多了幾分不屑。

這人間有什麼是你看得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