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35部分

者別打我(頂著軍用裝甲鍋蓋逃走)。

☆、第三十八章 妒

在朱棣看來,葉詠樂給賴麻子“略施懲戒”的時候順帶被吃了不少豆腐,心裡十分不痛快,追問為什麼不乾脆殺了賴麻子殺一儆百。葉詠樂卻說在很多時候,活著比死了更可怕。士兵的數量畢竟比將領多得多,戰鬥力不容小覷,而且葉詠樂只是個徒有虛銜的“軍師”,實則無官無爵無兵無權,如果他因為一個“玩笑”就“草菅人命”,或許會在士兵中留下殘暴的印象,一旦士兵們被逼得群情激奮,在大雪原上一起造反,不僅是葉詠樂,恐怕朱棣和三個侍衛長都回不去了。如今葉詠樂只是露了一手,讓人看到得罪他的下場,又只是略施懲戒便不再追究,雖然沒有要賴麻子的性命,甚至沒有留下任何殘疾,但是其中的痛苦已經足夠讓賴麻子自己去替葉詠樂在軍營裡宣揚違反軍紀是多麼多麼可怕的事,既立了威,又不會讓人覺得太過冷血,從而產生反抗心理。

雪原廣渺,靠人力去找區區一萬大軍,自然如同大海撈針,但是如果靠土地神去找,那便是探囊取物一般容易。所謂的偵察兵,其實不過是裝裝樣子,葉詠樂早就知道乃兒不花的大軍在什麼地方,一路上拖拖拉拉地走,只是為了先嚴明軍紀而已。經過馬三保的事以後,大軍令行禁止,軍紀果然好了很多,於是立刻加快行軍速度,沒過多久便來到了乃兒不花的駐地。

走了那麼多路,受了那麼多苦,終於見到元軍了。明軍磨刀霍霍,準備大開殺戒,想不到帥帳中的“黃軍師”下令安營紮寨,埋鍋做飯,對元軍圍而不攻。不過“黃軍師”向來做事不按常理,不知道他的目的沒關係,但是不聽話的後果非常嚴重。大軍早已養成不會思考只會服從的習慣,即使看到出征的目標就在眼前,也服從命令只准看不準碰,眼睜睜地看著燕王從藍玉手下招來的北元降將進了帥帳,自己只能把磨刀石當做乃兒不花的脖子過過乾癮,而那幾個北元降將接到的命令居然是去勸降——用葉詠樂的話來說,就是“能靠嘴皮子解決的事就不要靠手”,明軍與元軍懸殊的兵力早就註定這是一場勝負毫無懸念的戰爭,但是一旦打起來,元軍難免有漏網之魚,明軍難免有人傷亡,不管怎麼樣都不會讓朱棣的第一仗贏得十分光彩。所以不如派人去勸降,不費一兵一卒,就能把元軍一網打盡。白鯉是霍去病的時候重用匈奴降將,是李建成的時候用突厥人組成的“鬼面軍”,這輩子藍玉在捕魚兒海打了勝仗,導致大興安嶺以東的蒙古部落孤立無援,只能歸降大明國,設定為朵顏、泰寧、福餘三衛,結果卻是朱棣的十七弟寧王朱權近水樓臺先得月,讓葉詠樂羨慕不已。這次出征以前,葉詠樂就在盤算給朱棣手下也添一支蒙古騎兵隊。

當年霍去病在黃河受降,一張嘴說得匈奴渾邪休屠二部八千顆人頭落地、渾休二王帶著十萬大軍投降,如今元軍算上老弱婦孺才一萬餘人,帶兵的又是名不見經傳的乃兒不花,在驃騎將軍眼中,這麼點人動動嘴皮子就能解決了,還不配他親自去動嘴皮子。

上面動動嘴,下面跑斷腿。既然軍師不去,那就只能由北元降將觀童去了。

觀童與乃兒不花本是老友。明軍神出鬼沒,一眨眼就到了家門口,乃兒不花在自己的大營裡都能聽到他們的磨刀聲,偏偏是隻威嚇不動手,這感覺比干乾脆脆地打上一仗還可怕。在這種情況下看到老朋友,乃兒不花都想哭了。

觀童是來勸降的,直說投降了明軍好,不但性命無虞,還有酒有肉,如果有本事會打仗,再在哪個王爺手下混個一官半職,說不定還能回到以前在大元做官的威風時光。一邊是死路,一邊是活路,乃兒不花再不願意,也不得不籤這個城下之盟,隨觀童去向朱棣投降。

儘管嘴上把投降之事說得天花亂墜,觀童心裡其實是七上八下。

當年馮勝和藍玉出征捕魚兒海,大敗北元丞相納哈出,固然是因為馮勝和藍玉都是出色的將領,但也是因為朱元璋是個出色的政治家,一邊派藍玉把納哈出打得聞風喪膽,一邊派納哈出曾經的部下乃刺吾去勸降。

朱元璋雖然痛恨元人害得他家破人亡,當上皇帝后,卻為了國家的安穩,依然採取開明的民族政策,平等地對待所有民族,朝廷中就有不少投降的蒙古族高官,朱元璋對他們與對漢人官員一視同仁,乃刺吾、觀童等人便是很好的例子。有這幾個先例在,勸降納哈出本該是一帆風順,可是藍玉這蠢貨到了戰場以外的地方,就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因為不瞭解蒙古人的習俗,在受降宴上讓納哈出感到受了羞辱,雙方差點打起來,最後還是觀童去說明情況,才讓納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