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兒子。朱樉就是個好逸惡勞的酒囊飯袋,朱元璋早就對他徹底放棄希望了,於是被天上掉下來的餡餅砸中就只有朱棡和朱棣。
徐達生前被胡惟庸案嚇得惶惶不可終日,現在他終於解脫了。當年常遇春早逝,其子常茂子承父爵,戰功更勝其父,卻因為太會打仗而遭受朱元璋猜忌,將他派去守長城,還不給糧草,逼得他不得不棄官逃走。如今徐達逝世,朱元璋收回了兵權,對徐達的幾個兒子或許是福不是禍。這次徐達病逝,最受益的可以說是大女婿朱棣,甚至遠勝徐達的長子徐輝祖,可是徐輝祖寫信給幾個已經出嫁的妹妹,告知父親逝世的訊息,就連同樣嫁給王爺的兩個小女兒——代王妃徐妙心和安王妃徐妙錦——都回來奔喪,只有朱棣不但自己沒有來給老丈人送行,甚至都不讓妻子回來露個面,只來了封信,口氣輕飄飄地說徐妙雲有孕在身,不便長途跋涉來應天,用一張薄薄的紙片和一點禮金表達了一下哀思,便算是完事兒了,實在是由不得徐輝祖不生氣。
果然女兒都是給別人家養的,一出嫁就不是徐家的人了。既然妹妹不來,就由徐輝祖這個大哥親自去問問她現在有了丈夫和孩子,心裡還有多少位置是留給孃家人的。
“徐妙雲”出嫁時,徐輝祖正在山東練兵,只收到弟弟徐增壽的信,說把徐妙雲接回來再嫁到燕王府的事全部解決了,讓大哥放心,等徐輝祖練完兵回來,“徐妙雲”已經隨朱棣去北平就藩,也就是說自從真正的徐妙雲出嫁,徐輝祖就再也沒有見過妹妹。這一次徐達辭世,徐輝祖在喪假之後又請了官假,特意跑去北平看看十餘年未見的妹妹長成什麼樣了,想不到妹夫正忙著招待客人,還沒空見他。
二人雖然是君臣,好歹也是姻親,大舅哥特意告了假千里迢迢地從應天趕到北平,居然還被妹夫吃了閉門羹!徐輝祖差點氣昏過去,好不容易才壓下怒火,說王爺沒空也無妨,他只是來找王妃的。
總算比起目中無人的朱棣,徐妙雲還有些顧念兄妹之情,讓人把徐輝祖迎進內院。經過前堂時,徐輝祖看到有好幾匹駿馬在院子裡跺蹄子,客堂裡傳出藍玉的聲音:“二郡王長得和王爺真像,日後必定和王爺一樣英勇無敵,看來末將的這些馬是送對了。”
“好說好說。”回答他的是朱棣爽朗的笑聲。
藍玉這見風使舵的小人,僥倖在捕魚兒海打了一場勝仗,就以為自己能接替老一輩的武將,成為大明國的中流砥柱了?也不想想當初要不是徐達賞識,他光靠和常遇春的裙帶關係,能出人頭地?如今徐達屍骨未寒,他就忙著拿北征俘獲的戰馬來討好新上司。徐輝祖對他嗤之以鼻,轉身入內堂見燕王妃。
都說女大十八變。雖然算起來徐妙雲今年也該二十有六了,看到眼前的燕王妃,徐輝祖幾乎認不出一丁點幼時的影子,即使聽到旁人口口聲聲地叫“王妃”,也有些不敢相信眼前彷彿清水出芙蓉的大美人是自己的親妹妹。
燕王妃見了徐輝祖,也絲毫沒有兄妹久別重逢的欣喜,揮退了在一旁服侍的下人,卻是像男子一樣對他拱手為禮:“徐大公子,幸會,在下葉詠樂。”
葉詠樂這個名字對徐輝祖並不陌生。原本朱元璋將徐妙雲指婚給朱棣,結果朱棣和一個男寵私奔了,徐達才會不得不做出私自嫁女又把女兒硬從夫家搶回來的事。原來眼前之人便是那個恬不知恥的男寵!果然是個油頭粉面不知廉恥的東西,堂堂男兒身,卻扮女裝。徐輝祖也不回答,只從鼻子裡哼了一聲,表達對葉詠樂的輕蔑。
“徐四公子難道不曾對大公子說過嗎?”看徐輝祖像是第一次知道燕王妃根本不是自己的妹妹,葉詠樂有些意外。當初徐達求上門,帶著徐增壽,葉詠樂就納悶難道莫非徐大將軍老來得子,長子還那麼小。後來到了徐家為出嫁做準備,徐增壽拿了徐氏族譜給葉詠樂背,免得他在朱元璋和馬秀英面前露了馬腳,葉詠樂才知道原來徐增壽其實是徐達最小的兒子,另外三個兒子中長子徐輝祖不在家,次子徐添福幼年夭折,三子徐膺緒是個不管事的,所以徐達只能帶著聰明機靈的徐增壽。徐增壽對大哥徐輝祖的評價是“老古板”,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難怪徐達想出讓葉詠樂替徐妙雲嫁給朱棣的時候,帶的是老四而不是老大。現在葉詠樂的身份是徐達的長女,對徐老將軍的印象也不錯,於情於禮都該去給他送行。不過他不能去給“父親”奔喪,真的懷著朱棣的次子朱高煦、不便長途跋涉,固然是一方面原因,其實主要還是怕在徐達的葬禮上遇上哪個見過徐妙雲的人,或者真正的徐妙雲也去給父親奔喪,到時候葉詠樂的身份被拆穿事小,就怕徐達的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