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逸一臉猶豫,他的神情更加悲慼,說自己家境很差,父親在他讀小學的時候就已經過世,這些年他母親含辛茹苦的將他養大,他最大的願望,是能早點賺錢讓他母親過上好日子。
李辰逸被他說得於心不忍,最終只得硬著頭皮帶著他的劇本去找羅美嫻。
羅美嫻曾經帶出過陳美心這樣的國際影后,挑選劇本的眼光無需置疑,而且按照她的原話,是李辰逸當時略顯窘迫的表情讓她覺得很有趣,因此她很快就替許靖寧的電影找到了合適的投資。
許靖寧的第一部電影是港城影史中一個典型的以小博大的成功案例,電影花費二十七天拍攝完成,成本不足四百萬,但它的最終票房卻高達七千萬。
電影的成功給李辰逸和許靖寧帶來一種雙贏的局面,許靖寧憑藉它在港城的娛樂圈聲名鵲起,風頭一時無兩,李辰逸則靠它延續自己的傳奇,幾乎包攬那年港城幾個電影節上的最佳男配角獎。
只是在電影開拍之初,李辰逸並沒有任何想要參與其中的意願。
那時候他的行程安排的很緊湊,他的第二部電影也已經正式開拍,但世間有句話叫人至賤則無敵,利用李辰逸對自己的同情,許靖寧對他軟磨硬泡,軟硬兼施,最終逼得他在自己的電影中扮演戲份同樣吃重的男二。
那段時間李辰逸每天睡覺的時間不足四個小時,等到一年後他在電影的慶功宴上得知許靖寧不僅家境殷實,父母也都還健在後,他就有種恨不得能將許靖寧當場掐死的衝動。
但他們之間的友誼卻這樣維繫了下來。
這幾年的時間,兩人一直友愛互助,李辰逸替許靖寧的電影客串做宣傳,許靖寧就為他在事業上給出無數有用的建議。
大概是當初李辰逸的行為帶給許靖寧太大的震撼,許靖寧常說李辰逸笨得要死,需要他的保護,又說李辰逸過的像個苦行僧,得有個像他這般有趣的人陪在身邊,一來二去,他對李辰逸的關心和善意的調侃就變了成另一種形式的告白。
可惜李辰逸一早就已經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