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羅家的子孫,萬萬不可為著一些事情離了心,要知道羅家本就底子薄,你們兄弟要相互扶持,羅家才能興旺。”
青丞鄭重道:“爺爺,你放心吧。我知道的,我一定會好好的護著羅家的人,讓羅家子嗣繁茂,代代相傳。不會辜負爺爺的期望的!”他的心中卻是十分的難受,畢竟,他這輩子恐怕是不會有孩子了,可他不能把這個訊息告訴自己的爺爺,讓他帶著擔心和憂愁。
羅老爺子很是高興:“好!好!好!爺爺知道青丞孝順,可爺爺也希望你開心,人一輩子就那麼長的日子,一眨眼有時候就是一輩子。你從小就心思重,也怪我和你爹,整日的要你光宗耀祖,把你小小年紀就逼成了小大人,是我們對不住你啊。”
青丞趕緊說道:“爺爺,你說什麼呢。你和爹是我好,我還不知道嗎?還有,我的性子是天生的,你們給了我疼愛,庇護和關愛。處處想著我,為著我,哪還有對不住我的地方。還是孫兒不孝,還給爺爺添了煩憂。”
羅老爺子笑了笑說道:“好了,爺爺只說了這一句,你就說了這麼多句。爺爺不說了,但爺爺要告訴你,以後啊,多為為自己,你心中怎麼想的就去這麼做。不要為著其他瞻前顧後,你爹你娘也是如此。你這些年為著我們,為著羅家,也沒好好歇歇,以後啊,你就要好好的,開心的活著。爺爺啊,就希望你這一生喜樂平安。”
一席話,爺孫兩說了大半天。
第二天,羅老爺子就走了,是在睡夢中走的,很是安詳。青丞和羅家人很是傷心,而羅老太太卻是很平靜,還勸著眾人要節哀。
青丞怕羅老太太受不住,還請了大夫在家中備著,可是羅老太太很是平靜,既沒有大哭,也沒有大悲。只是晚上的時候,拉著青丞絮絮叨叨:“青丞,以後你要好好照顧自己,奶奶就希望你好好的,其他的就不求了。還有你娘要是對你不好,就拿這封信念給她聽。奶奶我這一輩值了,先做了狀元奶奶,再做了伯爺夫人,子孫都是孝順的。我一個大字不識的農婦活的比那些貴夫人也不差的。該享受都享受了,沒有什麼遺憾的。”
她摸了摸青丞的頭,像青丞小時候那樣,接著說道:“奶奶一直記得,以前那個給你算命的和尚的話。雖然不清楚那是個什麼意思,可奶奶總覺的,你啊,這輩子是個有大造化的。人這一輩子活的苦,有太多的責任和苦衷。可奶奶一點也不希望你嘗試。奶奶也不知道當年讓你出來科舉是不是對的,不然,你現在已經是娶了媳婦生了娃,苦是苦點,可也不用在這個名利圈中忙前忙後。把自己都累瘦了,奶奶看著心疼啊。”
:“哎,奶奶不說了,以後啊,你只要記著萬事隨心,多為自己些!”
羅老太太給了青丞一封信,等著羅老太太走了,青丞開啟看了竟然是羅老太太請了人寫的一份休書。意思是錢氏要是做了什麼有損羅家有損他的事情,那麼拿著這份休書就讓錢氏進佛堂不要出來了。這也是為著以後青丞作為小輩不好開口,這個惡人就由她來做了。
這封信在青丞手上也只是讓錢氏有所顧忌罷了,並沒有實際的傷害。青丞心中酸酸的,猛然間發現,他的親人總在為他著想,這一世就為著這些親人,他也值了!
第二天,羅老太太也去了。
一時間,兩位老人的離世讓青丞痛不欲生,兩老待他恩重如山,寵愛異常。就這麼沒了,青丞就是再告訴自己生死不由己也止不住的悲傷和難受。
一時間,忠義伯府哭聲震天,除了遠在海外的大妞夫妻,其餘的羅家人都來了。
而青丞也準備帶著兩位老人回鄉,葉落歸根,就算外面再好,青丞相信,兩位老人也還是希望能安葬在羅家村的祖墳。羅寶根也給了禮部上了摺子,奏請了這件事情。
而皇帝卻以前方戰事緊張為由,奪情起復了青丞,還讓他進宮繼續中了中樞舍人。而卻沒說羅家其他人的去留,青丞心知肚明,堅持讓羅寶根帶著家人回鄉,還給他稍稍透露了一些訊息。
羅寶根這才知道蕭卜源處境的艱難,也不想自己家留在京城做靶子,就十分迅速的收拾了行禮,帶著家人回去了。
羅寶根一走,家中就更顯得冷冷清清,青丞去了宮中。皇帝這次不再讓他坐冷板凳了,時常的讓他伴駕。也常常的給他賞賜,青丞一時間成了滿朝文武眼中的皇帝身邊的紅人。只有青丞知道,他其實是個肉票罷了。
京城的平靜被一封江南的八百里加急打破了。
江南發了水患,堤壩崩塌,死傷無數,民眾暴動。
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