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歹是親戚,就算大妞以前有過婚約,錢家也不會嫌棄的。
羅老太太不做聲,畢竟這門親事是自己一力促成的,現在這個樣子,羅老太太心中不知道後悔了幾回,有這麼個機會,自然要緊著大妞嫁人,至於林志先,一走沒了音信,不能為了他把大妞給耽擱了。
羅老爺子有些不願意,他覺得好女不嫁二夫,而大妞許了人家就應該等著,一家人幾樣的心思,而大妞卻明確的說了,她等林志先,這輩子就嫁林志先。錢氏除了氣的肝疼,只好回孃家說好話。
而青丞這些日子很是煩憂,今年是科舉之年。他今年九歲,要說能去科舉也能去科舉,可徐先生的意思卻是再等等,按照徐先生的說法,青丞學的很好,去考試中了,也有八成把握,可青丞的歲數太小了,在大梁不乏□歲中了秀才的的神童,可畢竟是少數,木秀於林,風必催之。
可青丞卻有自己的想法,人活七十古來稀,羅老爺子和羅老太太現在已經五十大幾,他們最大的願望就是看在青丞功成名就,光宗耀祖。可歲月不饒人,兩老的身子骨也眼看著一年不如一年,他能等的起,可兩老等不起,要是他現在開始科舉考試。
就算每次都能中了,也要到十五歲才能中了進士,那樣的話,兩老已經六十來歲了,就這樣青丞心中都不敢保證兩老不出意外。青丞不願意在過那種,子欲孝而親不在,樹欲靜而風不止的事情了,到現在每每想起前世的姥姥姥爺,他都充滿了悔恨,要是當年他初中就出去打工,是不是姥姥姥爺可以享幾天清福,是不是能多活幾年?
現在,他就想著在兩老離世之前,能滿足他們對自己的期望。現在他下場,有九分把握能中個秀才,這些年的努力不是白費的,他本來就不是個孩童,理解什麼的當然要比一般人強很多,學習效率也不錯,而九歲中了秀才在元州境內肯定是有些小的,可放眼大梁就不是那麼的打眼了。
青丞不想為了這樣那樣的原因去避開自己的責任,於是他決定去考試。做了決定後,徐先生心中不高興,覺得自己的權威受到了挑戰,對著青丞也沒有以前用心了,覺得他太急功近利,自己恐怕看走了眼,以後也不會要大出息,心中同時暗自慶幸自己沒將女兒早早的定給了他。
青丞也發現了徐先生對他的敷衍,也沒有多失望,畢竟道不同不相為謀,他有自己必須做的事情,這些事情告訴了徐先生也只會說他婦人之仁,倒不如自己做了決定。
既然要科舉就要做好準備,雖然大梁優待讀書人,可對功名的給與還是很嚴格的,科考要經過層層的限制才行。羅寶根是做木匠的,好在他戶籍上寫著是農戶,而木匠這個活計也只算是個副業,這也是羅家沒有多少人還種那麼多地的原因之一。
雖然如此,青丞要科舉也是費了不少的力氣,光光秀才作保就很急人,像羅就村最好的功名就是開著私塾的老童生,秀才是沒見著的。好在錢家的村子裡住著一戶秀才,和錢家關係不錯願意作保,而朝廷體恤有功名者極少,只要一名秀才作保即可。
科考在秋收之後,天氣微涼,因為在清水鎮考試,家中人一合計就打算一起去鎮上的房子住,方便青丞考試。
於是,羅家人收拾收拾就去了鎮上,當然顧肅一家也跟著去了。要說竹嬤嬤確實厲害,她女紅做的特別好,一件繡品能賣出不少銀子,加上顧肅每大半年要去外鄉收租子,嚴卜源放在青丞這兒的小 金庫直線上漲,青丞粗略的算了算,現銀已經有快到一萬兩了,這些還不包括那些珠寶。
青丞有時候打趣嚴卜源是個金蘿蔔,嚴卜源也只是哈哈一笑,照樣把自己的收益給青丞,讓他打理,現在他們要去鎮上,自然要帶走。
而越和竹嬤嬤和顧肅相處,越能感到他們不是簡單地人物,有一個僕從嬤嬤能精通天文地理,說起史記來比青丞很順溜,連帶著竹嬤嬤教嚴卜源的一些東西,有時候連青丞都忍不住眼熱一把。
而竹嬤嬤對著大妞幾個女孩子很是喜歡,不知道是不是職業病,對著大妞幾個,竹嬤嬤很是教了些禮儀規矩,而三妞喜歡醫理,竹嬤嬤也精通,對著三妞傾囊相授,三妞現在也大小是個大夫了,最好的例子就是青和了,在三妞的照顧下,頭疼腦熱一個沒有。
而顧肅就更是深藏不露,教青丞是武藝,而教嚴卜源的就是將帥之道,特別是一些兵法謀略,由他教的好像是親身經歷過沙場的人才能那樣的有說服力。
當然,雖然青丞心中直癢癢,特別想知道他們過去的事情,可也知道打人不打臉,揭人不揭短,既然人家有難言之隱,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