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8部分

“願隨元將軍反正。”

於是,元禮、宇文化及合兵,兩翼包抄對皇甫誕展開了圍攻。再加上楊素的馬軍回過頭來進擊,皇甫誕三面受敵,且眾寡懸殊,完全處於被動挨打的境地。

太原城頭,觀戰的楊諒、楊秀都感到情況不妙,楊諒不無擔心地問楊秀:“王兄,我軍莫不是中了埋伏?”

楊秀又向戰場凝視良久,夜色森森,戰場的情景難以看清,他暗自盤算一陣方始開口:“王弟,待為兄領一千人馬去戰場探個虛實,若我軍不利,也好助一臂之力。”

“王兄千萬留意,如軍情不妙,便召元禮、皇甫誕帶兵回城,也好固守。”楊諒哪曾多想。

“王弟放心,為兄自有主張。”楊秀引軍匆匆出城去了。

距戰場一里路左右,楊秀打住人馬,派出一名馬探向前瞭解軍情。少時,馬探慌慌張張返回,向楊秀稟報說,官軍已將皇甫誕全軍包圍,元禮全軍歸降,皇甫誕部下已傷亡殆盡。楊秀一聽,明白大勢已去,出城時便已打定了主意,此刻率軍迅即離開戰場,一直向南逃離,哪裡還管太原城與楊諒的死活。

且說皇甫誕越戰人越少,後來僅存十餘騎還在身邊,不禁仰天長嘆:“天哪!蒼天!楊廣大逆不道,為何偏偏佑他?可恨漢王千歲不聽我良言相勸,致使如今落得全軍覆沒。太原勢必難保,末將不能為千歲分憂矣!”他把手中劍一橫,自刎而亡,屍落馬下。

太原城頭,燈火稀疏,楊諒眼巴巴地注視著城外的戰場。喊殺聲,兵器撞擊聲都清晰可聞,惟獨看不清交戰的情景。偷襲是否成功?李淵援軍是否趕到?楊秀為何遲遲不返回報信?楊諒心如石懸,惴惴不安地等待著,伸長脖頸觀望著。一彪人馬飛馳而來,莫不是敵人攻城?他趕緊傳令下去,將士們準備交戰,弓箭手箭上弦引箭待發。那支隊伍漸近漸至城腳下,迷濛的夜色中,楊諒認出那“元”字大旗,啊,原來是元禮的人馬。他不覺鬆了一口氣,手扒女牆垛口問:“元將軍,為何回兵?”

“千歲,”元禮答道,“我方本已偷襲成功,不料敵軍先鋒宇文化及帶援兵趕到,為儲存實力,末將才領兵回城,也好確保城池和千歲的安全。”

“此舉甚好。”楊諒不加思索,吩咐下去,“開啟城門,迎元將軍入城。”說罷,他又想起發問,“元將軍,皇甫將軍與蜀王兵馬何在?”

“他們隨後就到。”元禮胡亂應付一句。

“這就好了,他二人再領兵返回,太原城便固若金湯,堅守一年半載不足為慮。”

城門開啟,元禮率眾蜂擁而入。楊諒望見與元禮並馬有一大將,頂盔貫甲,手執狼牙棒,急問:“元將軍,你身邊那員戰將他是何人?”

元禮並不回答,自顧進城,沿爬道策馬馳上城頭,二騎雙雙來到楊諒面前。手持狼牙棒的宇文化及大喝一聲:“楊諒,太原城已破,還不伏身受縛。”

“你!”楊諒大為詫異。

“吾乃討賊平叛先鋒大將軍宇文化及是也。”

楊諒疑慮的目光盯住元禮:“你?”

“漢王,我同宇文將軍八拜結交,早已約為內應,恕在下對不住了。”元禮下馬上前,親手把楊諒倒剪雙臂上了綁繩。

待楊諒明白為時已晚:“咳!想不到這樣快就兵敗被俘,看起來這性命也保不住了。”

“你是死是活,自有萬歲處置,本先鋒是不會殺你的。”宇文化及傳令,“把楊諒帶下去,準備押解長安。”

“慢!”楊素乘馬也來到了城樓。

宇文化及、元禮上前見禮:“參見元帥。”

楊素有些生疑地斜視元禮:“你本楊諒部下,如今見風轉舵,倒會投機。”

元禮加以表白:“元帥,末將早同宇文兄約為內應,而且全力暗中以助王師,在風陵渡口,若非末將用計,楊諒全軍殺過河去,元帥只恐危矣。”

宇文化及也為之旌揚:“元帥,襲破太原亦全靠元將軍賺開了城門。”

“本帥知道了,現在不是論功的時候,著將被俘的楊諒交與本帥,聽候發落。”

宇文化及心下不肯:“元帥,楊諒乃末將俘獲,理應由末將押解長安。”

“放肆!”楊素怒斥,“老夫身為元帥,統領全軍,誰敢違令,軍法處治!來呀,把楊諒帶過來。”

楊素的中軍官,當即押過楊諒。宇文化及見戰利品被楊素生生搶走,不由忿忿然。礙於情面和軍令,只能隱忍不發,但心中繫了個大大的仇結。他暗暗發狠,楊素,你依仗權勢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