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是選擇有挑戰性,充滿風險和機遇的職業,還是考慮穩定的工作,以讓你在紛繁複雜的環境和條件下作決定時有所依照。
第一篇 調整觀念第9節 規劃職業生涯(3)
制定職業生涯規劃還要考慮到幾個因素
1.時間。即個人的年齡或生命的時程,又可細分為成長、試探、建立、維持、衰退等時期。
2.廣度或範圍。即每個人一生所扮演的各種不同的角色。
3.深度。即個人投入的程度。
每個人都有獨特的生涯形態,而這種形態的不同,對人的發展影響極大。
良好的職業生涯規劃應具備的特性
1.可行性。規劃要有事實依據,並非是美好的幻想或不著邊的夢想,否則將會延誤生涯良機。
2.適時性。規劃是預測未來的行動,確定將來的目標,因此各項主要活動何時實施、何時完成,都應有時間和時序上的妥善安排,以作為檢查行動的依據。
3.適應性。規劃未來的職業生涯目標牽涉到多種可變因素,因此規劃應有彈性,以增加其適應性。
4.持續性。人生每個發展階段應能持續連貫銜接。
制定職業生涯規劃的原則
1.清晰性原則。考慮目標、措施應該是清晰而明確的。實現目標的步驟應該是簡潔有效的。
2.挑戰性原則。目標或措施應該具有挑戰性,而不是僅保持其原來狀況而已。
3.變動性原則。目標或措施應該有彈性或緩衝性,應該能隨著環境的變化而作調整。
4.一致性原則。主要目標與分目標要保持一致。目標與措施要保持一致。個人目標與組織發展目標要保持一致。
5.激勵性原則。目標應該符合自己的性格、興趣和特長,應該能對自己產生內在激勵作用。
6.合作性原則。個人的目標與他人的目標最好具有合作性與協調性。
7.全程原則。擬定生涯規劃時必須考慮到生涯發展的整個歷程,作全程的考慮。
8.具體原則。生涯規劃各階段的路線劃分與安排必須具體可行。
9.實際原則。實現生涯目標的途徑很多,在作規劃時必須要考慮到自己的特質、社會環境、組織環境以及其它相關的因素,選擇切實可行的途徑。
10.可評量原則。規劃的設計應有明確的時間限制或標準,以便評量、檢查,使自己隨時掌握執行狀況,併為規劃的修正提供參考依據。
職業規劃早進行,宜未雨綢繆,勿臨渴掘井
學生從走進大學第一天開始,就應該接受有關職業規劃的理念,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的職業發展規劃,找到適合自己的就業方向,這樣做是為了邁進社會的時候,避免不知所措的尷尬。
根據家長、老師和同學們的評價,藉助於職業興趣測驗和性格測驗,評估自己是一個較為外向開朗的人還是內向穩重的人,並對哪些問題較為感興趣,如經濟問題還是管理問題,或擅長哪些技能如分析,對數字敏感,語言表達能力等。也可分析出自己的一些弱點。
然後,確定短期和長期目標。長期目標一般是以後職業規劃的頂點,或較高點也就是夢想,但也要細化到具體工作,比如畢業後是進入大學教書還是到企業工作。短期目標設立一般是素質能力的提高,比如透過某項考試和培養某種能力。
在大學一年級,大學生要初步瞭解職業,特別是自己所希望從事的職業或與自己所學專業對口的職業,提高人際溝通能力。可以和師兄師姐進行交流,尤其是大四的畢業生,詢問就業情況,增加交流技巧。
到了大二,大學生可以逐步考慮畢業後是繼續深造還是直接就業,瞭解相關的應有活動,並以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質為主,可以透過參加學生會或社團等組織,鍛鍊自己的各種能力,還可以開始嘗試與自己未來職業有關或與本專業有關的兼職、社會實踐活動,提高自己的責任感、主動性和受挫能力。注意增強外語口語能力、計算機應用能力,透過英語和計算機的相關證書考試,並開始有選擇地輔修其他專業的知識充實自己。
從大三開始,有意識地增加與社會的接觸機會,開展多種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為自己的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與此同時,留意各種行業的資訊,並在確定就業目標方面形成初步的打算和計劃。
到了大四,大學生還要再次檢驗自己確立的職業目標是否明確,前三年的準備是否充分。然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