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擋住明國的酒類和黃金珠寶進入華夏的的腳步。說明明國的產品有著強大的競爭力,如果一旦放開關稅市場,明國的酒類以低價進入華夏,勢必對華夏的酒類生產商造成極大的危脅,這讓華夏總理有些猶豫。
“我想您去過我們島上吧?我們小島的產能並不高,不會對華夏國內產生傾銷,而且,您忘了我們是免稅港了嗎?如果我們合作,我也會讓貴國的商品零關稅在我國轉往北、中、南美洲、澳大利亞、南太平洋諸國、甚至阿拉斯加。”
朱威說的倒是一個事實,在敵人密佈的東亞,明國是唯一一個自由貿易免稅港。如果真的和明國保持良好的關係,倚借明國的天然免稅港,將產品源源不斷的出口出去是非常有意義的。說明開啟了新絲綢之路的東大門,對華夏來說意義重大。
與華夏總理的會談很快結束,朱威再次從華夏拿到了1000億軟妹幣的低息貸款,期限35年,用來幫助華夏拉動內需。當然,這筆錢算是大明皇室財團借的。
於是,會談正式結束,接下來就是在人民大會堂舉辦釋出會,正式宣佈明、華兩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未來兩國相互間進出口所有商品,一律免稅。
晚上,一號首長露面並在釣魚臺國賓館養源齋招待了來訪的明國皇帝朱威、明國宰相等一行人,值得一提的是,“養源齋”牌匾三字為乾隆皇帝手書。養源齋有專門的廚師,餐飲為中式風格,宴會廳可容納36人用餐。
第二天開始,大明皇室財團在宋熙墨的帶領下則開始與華夏企業頻頻接觸,華夏石油總公司也開始正式和明國的大明皇室財團進行洽談。
朱威則開始了自己的私人活動時間,在此之前,華夏天庭投資公司派出了數百人學習明國祭禮。朱威選了華夏曆史上功德顯著的帝王,伏羲、神農、黃帝、少昊、顓頊、唐堯、虞舜、夏禹、商湯、中宗、高宗、周文王、武王、成王、康王、漢高祖、文帝、景帝、武帝、宣帝、光武、明帝、章帝、後魏文帝、隋高祖、唐高祖、太宗、憲宗、宣宗、周世宗、宋太祖、太宗、真宗、仁宗、孝宗、理宗共三十六座陵。
各自制作禮服禮冠,用函裝上香和彩帛。由夏侯安等人前往舉行祭祀。由禮部派人作祭文。每座陵給軟妹幣一萬元備辦祭祀物品。如果是被挖掘的或者被毀壞的,就拿錢給當地政府修復好。
當然,朱威並不滿足,他還命人做了三十六帝的牌位請回瀛洲島,每年二月、八月的初一日將進行祭祀。
朱威則乘著飛機先前往南京,進行他來到明國的第二項活動,那就是祭拜明孝陵,也就是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的陵墓。明朝在滅亡之後,包括明孝陵、明十三陵在內的帝王陵寢受到了清政府的妥善保護(中間毀於戰火),一直至民國。
南京明孝陵就坐落於南京紫金山南麓獨龍阜玩珠峰下,東毗中山陵,南臨梅花山,明孝陵是明太祖朱元璋與其孝慈高皇后馬氏的合葬陵墓,因諡號孝慈皇后,故名孝陵,是南京最大的帝王陵墓。周圍還有常遇春墓、仇成墓、吳良墓、吳楨墓及李文忠墓等多座功臣墓
整個孝陵建成歷時30餘年。規模宏大,建築雄偉,形制參照唐宋兩代的陵墓而有所增益。建成時圍牆內享殿巍峨,樓閣壯麗,南朝七十所寺院有一半被圍入禁苑之中。
明孝陵在清代曾受到過多次重創,尤其清代咸豐年間的戰火幾乎讓明孝陵地表建築毀於一旦,康熙手書的御碑甚至倒地破碎。一直到同治三年(1864年)九月,曾國藩奉詔祭陵,才著手修復明孝陵。當時,曾國藩派員勘估,明孝陵維修實際需白銀20萬兩,但是清朝財政拮据,結果最後只用了740兩銀子做了一些小維修,那塊“治隆唐宋”御碑也被扶起粘合,至今碑身上還看得到一道補過的裂痕。原本人們可以從石碑左右二邊繞過,而在1980年代以後,整個石碑左右都被水泥所固定,一直到屋頂;所以要先從御碑殿出來,才可以看到龜趺的後面。
明孝陵經歷了600多年的滄桑,許多建築物的木結構已不存在,但陵寢的格局仍保留了原恢弘的氣派,地下墓宮完好如初。陵區內的主體建築和石刻有方城、明樓、寶城、寶頂,包括下馬坊、大金門、神功聖德碑、神道、石像路石刻等,都是明代建築遺存,保持了陵墓原有建築的真實性和空間佈局的完整性。
;
第一三四章 石油大單
朱威踩在神道上,望著兩旁的銀杏樹,感覺像是回到了瀛洲島的中央公園,美不勝收。
由明國國務院和駐華大使協調,由於在華夏國,所以祭禮只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