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機果斷點了快餐,新司機很困惑,但也想起節目裡大毛對這裡食物的推崇,一些釣友也忍不住點上一份。貴是貴些,但沒吃早餐就來,總比吃麵包要好。
李境對這份快餐有著絕對的自信,不怕你不喜歡,就怕你不點!點了下次還點。
早上釣魚的就有三十二人,這創下開業以來的最高記錄!哪怕是大毛老師錄製節目那兩天,最多也只有二十幾人。
可能有人會說,這麼火爆的一個新聞,就只來了三十多人,是不是太差?但其實已經很好。垂釣不同其他領域,而且這是一個長期影響的過程。另外,專業收費垂釣的在廉城獨此一家,許多釣魚人根本沒有這個習慣。
再說,釣魚終歸不是農莊掙錢的專案,李境只望帶來人氣而已,餐廳才是農莊進項的重要來源。
午餐的時候,餐廳終於引來最高峰,總共六桌全部坐滿,後面來的十多人只能吃盒飯。雖然點的菜不貴,加起來的消費也未必能有蔣老一桌子,但只有得到這些普通客人的青睞,李境才有踏實感,農莊要長久運營下去,僅靠達官貴人絕對不行,隱患大。
李境也不想將長青農莊發展成私人高檔會所那套,他可沒什麼後臺,新聞一報,紀委一查,搞不好連自己都會搭進去。
直接受益於黑魚新聞報道,長青農莊餐廳連續幾天客滿,最高潮的時候是首週末,甚至是排著隊的,這桌剛起身,將桌子一掃,第二桌客人就已經坐下。新聞的傳播和口碑口口相傳,過來釣魚的也保持在很好的一個水平,每天三十人的打底的,週末的時候最高達到每天五十人,差不多能達到垂釣大賽那天的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