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烘烘一片。
操這事兒不對啊……小孩兒怎麼能長毛了呢……
張楊家這一窩雞總共出殼四十八隻,兩隻沒動靜的剝開蛋殼已經不行了,讓韓耀放灶坑裡燒了吃肉。三十七隻母雞留著下蛋,十一隻公雞,張楊送給鄰居一隻,剩下十隻好好養著,餵食稍微摻了些飼料,催坯子。
韓耀讓木匠用邊角料釘了倆大雞籠子,長方形的按在牆邊,黃絨絨的嘰嘰叫,街坊鄰居家小孩都稀罕,成了他們的寶貝玩伴,放學就成幫結隊的蹲門口看著,拿狗尾巴草伸進去逗弄,能玩兒到天黑。
日子安寧則過得尤其快。
整天也沒做什麼事兒,日復一日,張楊偶爾跟老師去外地參加比賽,韓耀把門市劃出一半,嘗試著批次銷售水泥軸承和鋼筋,晚上回家餵雞翻地,睡醒了又是一天。這樣的日子充實卻談不上有意思,流水順著坡往下淌一般,平靜安穩,檯曆卻眨一眨眼般的剎那就翻到了九月下旬。
李子樹和葡萄藤又坐果了,吃了一夏天的毛蟲飛蛾,雞也夠肥了。十隻三黃大公雞,張楊給金老師家送去三隻,陳叔家送去三隻,留三隻用繩捆了翅膀根兒,一隻熬湯裝飯盒裡。
傍晚,韓耀馱著張楊先去了蘇城家,然後仨人一起去紅星產院。
月初陳曉雲就搬進產院,蘇城說,張楊他大外甥已經足月了,到九月末正好滿三十七週。
=========================
作者有話要說:第二更
45降生
蘇家怕陳曉雲不到足月生產,早早就將她送到產院住著;但陳曉雲把肚子裡的娃生出來卻是在十月份;正常足月,也證明孩子生長健康。
陳曉雲這女人;心特別大,特別寬。別人第一次生娃都緊張,她陣痛開始前一刻鐘還歡歡喜喜腆著肚皮喝了一大飯盒張楊給熬的雞湯拌寬麵條。結果張楊刷飯盒回來的工夫她就開始喊疼,產院護士遂即將她推入產房。
原本生娃這事兒;張楊身為外人無需在場;也不好在場。但這一回偏就讓他給趕上了,這也是張楊生平唯一一回現場近距離等待新生命降臨。跟著看雲姐被推入產房;坐在門邊長椅陪家人等待;樓梯道傳來陳叔來回踱步的鞋跟聲;蘇城手肘支在膝蓋上,雙手攥緊顫抖,嘴唇抿的死緊。張楊坐在瀰漫消毒水氣味的樓道里,同樣緊張,期盼。
也許是心態好,又許是吃飽了有力氣,蘇家的娃出生十分順利,幾乎沒怎麼折騰遭罪。陳曉雲晚上九點鐘推進產房,夜裡十一點半時,等在門外的蘇家人陳家人就聽見產房裡傳出小娃的嘹亮哭聲。
蘇城激動的霍然起身,蘇母和陳母緊忙聚到門邊,“哎呀生了生了!我大孫兒啊!”
沒一會兒護士推門出來,笑道:“恭喜您家,是個小姑娘。”
l
“小姑娘”仨字說完,張楊站在一旁就瞥見,蘇城母親臉上當即有些不好看了。
上一代人“重男輕女”的思想已經深深刻在骨子裡,盲目卻堅定,讓人無可奈何。但看著蘇城和陳家都歡歡喜喜,蘇父也在笑,張楊心裡還是高興,外甥女有爹疼娘愛,舅舅以後也對你好,這就行了唄。
新生兒皺巴巴紅彤彤,小眼睛眯成一條縫,頭髮稀疏。說實話,一點兒都不好看。肚臍貼著消毒棉花,上稱稱重,咔嚓照張相。然後護士在小被子上別了個紅色的塑膠牌,上面有編號,把小娃裹在產院的白色襁褓中,從口袋裡掏出口紅,在孩子腦門點個紅點兒,再咔嚓照張相。
最後小小一團寶貝送回媽媽懷裡,蘇城就坐在床邊看看孩子再看看媳婦兒,笑得眼眶紅了。
張楊小外甥女的名字早想好了,陳曉雲給起的,叫蘇新。取“去舊迎新”的意思,一家人都希望這孩子未來能跟他們的人生不一樣,一切都是嶄新的。
陳曉雲在醫院住了兩天就回自己家坐月子了。月子裡一般都是女性親屬和朋友去給下奶禮,韓耀和張楊去的時候就沒見陳曉雲的面,避嫌嘛,不然大老爺們兒給人家媳婦送下奶禮,這叫啥事情。
韓耀將包的厚厚一沓禮金交給蘇城,一併還有張楊給他外甥女縫了兩件開襠連身的小衣服。張楊抱著軟綿綿的小蘇新嘖嘖嘖的逗弄,蘇新這兩天長開了,變得白嫩嫩,一笑露出上下牙床,依依呀呀細著嗓子尖叫,小手揮舞拍打張楊的下巴。
張楊實在稀罕,忍不住在孩子臉蛋上香了一大口,帶響兒的“啵”一聲。
韓耀坐在一旁看著,微怔,垂著眼抽菸,張楊問他抱不抱孩子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