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炒蛋。學會了紅燒肉,就會做土豆燉牛肉,豬肉白菜燉粉條……
喻年上手很快,做了幾次就像模像樣。
從小到大,不是家裡有媽媽做飯,就是去學校食堂吃,難得有自己做飯的時候,要不是來英國,他還不知道原來做飯做菜也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情,尤其是當自己做的菜得到了享用者的表揚並且被一掃而光時,還真挺有成就感的。
就因著搭夥吃飯的緣故,喻年在羅恆面前少了些拘束,走得也越發近了。
平時沒事,他也會打電話給羅恆,上他那兒坐坐。
羅恆總是熱情地招待他,一起泡茶,煮咖啡,看書,看電影,兩人一呆就是一天。
羅恆喜歡拍照,對單反很有研究,經常給喻年講拍照的技巧,取景技術之類,還讓喻年玩自己的相機。
喻年此前都沒有擺弄過這麼高階的東西,聽羅恆說一個鏡頭就要上萬,就覺得很不可思議。
羅恆說:“你知道什麼照片拍出來最好看麼?”
喻年:“拍照的人用心?”
羅恆搖頭:“不是,是景色主動。”
喻年:“什麼叫景色主動?專業術語嗎?”
羅恆搖頭:“是我自己創造的,就是拍照時,讓景色自己躍入你的鏡頭裡來,而讓景色適應你的鏡頭。”
喻年:“抓拍麼?”
羅恆:“也可以這麼說,但抓拍這個詞,從字面意思上來看仍然是景色被動的。吶,我問你,假如我把鏡頭朝著窗外,就是那個電話亭,每隔一小時拍一張,從早上八點到晚上八點,一共十二張,你覺得這十二張照片是一樣的嗎?”
喻年想了想,說:“不一樣,每一張照片都是不同的時間,路過它的人都是在變的。”
羅恆:“沒錯,他們不知道自己進入了鏡頭,他們不會對著鏡頭刻意微笑,或者刻意擺弄姿勢。等待打電話的人是焦急的,打完電話的人是放鬆的。舉個例子,如果有情侶約了在這個電話亭見面,然後以擁吻的姿勢進入了鏡頭,這才叫做景色主動,他們不是被鏡頭捕捉的。”
喻年似懂非懂地“嗯”了一聲,也許只有沉迷於攝影的人才會把這些東西分的那麼細吧。
一日傍晚,喻年陪羅恆去泰晤士河邊拍照。兩人從威斯敏斯特大橋出發,由西向東。
英國的天總是特別乾淨,不下雨的時候,陽光照到的每一處都在發光。這一日天晴,傍晚時分天際是純到極致的紫羅蘭顏色。
眼下正是倫敦旅遊的熱季,全城的名勝古蹟大多數分佈在這段河的兩岸,像是聖保羅大教堂和倫敦塔等著名的百年建築,總是門庭若市,晚上多數景點關門,路上不時能遇上成群結隊回去的觀光遊客。
不同於來去匆匆的他們,羅恆和喻年走得特別懶散,羅恆拿著相機,偶爾停下來照相,喻年就會站在邊上四處看看,這樣的傍晚讓他覺得愜意非常。
夕陽變幻,半個小時後,天空已是靛青,看來天馬上就要暗下來。
喻年想回頭問羅恆要不要回去了,轉眼卻見對方的相機鏡頭正對著自己,還未等喻年抬起手來阻擋,就聽“咔嚓”一聲。
“不要拍我啊。”喻年說。
羅恆並不回應,放下相機後,道:“知道這兒這座橋的來歷麼?”
從河岸能看到橋中間的名字“Waterloo Bridge”,喻年問:“是紀念滑鐵盧戰役的麼?”
羅恆解釋:“嗯,這座橋是紀念威靈頓公爵在滑鐵盧戰役中戰勝拿破崙而命名的,不過啊,它又叫‘女人橋’,聽說是二戰時該橋重建,因為男丁稀缺,所以由女人建設的緣故。”
喻年點點頭,走了一會兒,才發現自己忘記了追問羅恆抓拍自己的事。
天一點一點的暗下來,喻年問:“回去麼?”
羅恆:“累了麼?本來還想一直帶你走到塔橋的呢。”
喻年:“那有多遠?”
羅恆:“從我們出發到塔橋,一共有九座橋,你數數我們過了幾座呢?”
“才三座啊……”喻年看看手錶,說,“已經快七點了。”
羅恆笑笑,把相機裝進包裡,說:“等天氣好了再帶你逛剩下的。”
到了羅恆的住處一起吃晚飯,飯菜都是中午做好了的,只消熱一下就能吃。熱飯時羅恆接了個電話,拿著手機去臥室裡聽,打了十分鐘還不見出來。
喻年擺好飯菜,視線落在了羅恆的相機上……
羅恆似乎與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