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顧於身份,偏偏又只得耐了性子,將天下之事盡數分析。那時的無殤神態虔誠,看似只恨不得為遼國嘔心瀝血,連腸子也一併嘔出。
也許那些觀點對極了耶律的胃口,再加上獻計平定了幾場邊地叛亂,軍師辛勤的汗水和口水為我換來了堆滿十帳的金銀賞賜,以及不計其數的僕從與牛羊。
旁人有羨慕的,嫉妒的,巴結的,而無殤只是風淡雲清的向他們偉大的王道聲“多謝大王抬愛”。
次數多了,心性簡單的蠻人們看他的眼神也開始改變,私下裡說新來的漢人軍師非凡間之人,不喜塵世的銅臭銀汙。
對此其實少年比較不滿,怎麼著自己看起來不像個人?不是他不愛財,關鍵是他至多一個月就會離去,金山銀山也搬不去,真是冤死……
於是軍師落無殤搖身一變大善人,遣散僕從,分發牛羊,金銀珠寶見人就送,只剩下幾樣最值錢的,留有他用。
他卻未曾料到,那些人如此感恩戴德,甚至不再計較他的漢人身份。不僅如此,還歌頌他們的軍師樂好善施,絕頂聰明,容顏絕麗,是天上的神祗送給大遼的禮物。
每當如此,少年只掛上一如既往謙和卻冷淡的笑容,裝作沒聽見,或是聽不懂,邁步走開。
這樣的頌揚他一點都不喜歡,因為他自己僅僅是一名在塵俗中謀生的刺客而已。
第十三箋 遼漠血戰
第十三箋 遼漠血戰 第十三箋遼漠血戰
來是空言去絕蹤,
當年拚卻醉顏紅。
幾回魂夢與君同?
猶恐相逢是夢中。
所謂被初夜了,就是這麼回事。
雖說耶律璟將無殤視為軍師,待遇也是最好的,但他並不完全信任這位才華出眾的少年——在無殤面前,他隻字不提同為漢人的李應羽。
無殤便漸覺在這種地方多呆無易,到時就怕無法全身而退。於是計劃再三後,終於決定當晚夜探篁耶迦宮,那個據他數日觀察,李應羽最可能藏身的地方。
誰知,傍晚之時無殤又被緊急宣去見遼王。正待推說自己身體不適,耶律璟先自面色凝重的開口:“我族南邊封地又起叛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