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浙總督汪秉直上奏的摺子,才對柳升說,“傳吧。”
柳升應了,這才無聲無息地退出了書房,出去宣了幾位大臣進去。
文大人走在第一位,另外幾位大臣跟著他魚貫而入,然後就是行禮,皇帝之前沉著臉,此時卻舒展開了一些,對他們和藹道,“眾位愛卿平身,賜坐。”
皇帝一向是愛賜坐的,這就免了大臣們有時候一站站一兩個時辰的痛苦。
雖然皇帝對大臣在這些事情上十分優待,但是有時候翻起臉來那也是雷霆之怒,沒人承受得起。
幾位大人都是老臣了,心思深沉,在年紀輕輕的皇帝跟前也是完全不敢倚老賣老的,恭恭敬敬謝恩之後去坐下了。
之前一直和皇帝唱反調,要禁海堅守內陸的蕭閣老蕭大人,已經被皇帝革職讓他回家養老去了。
現在五位閣臣就缺了一位,不過皇帝也沒有提拔另外的大臣補上缺口的意思。
皇帝道,“朕今日召你們來,是想聽你們說一說東南用兵之事。”
季衡下東南短短五個月時間,給皇帝寫回了有近二十封奏摺。幾乎是隔幾天就有一封。
皇帝對收到季衡的奏摺,自然是十分欣喜的,不過季衡那奏摺裡從來就全是政事,對二皇子殿下那是問一句也沒有,每次皇帝讀完摺子後就又要憋悶一陣子。
其實他也知道季衡又忙又累,寫的摺子到時也是要讓朝臣們再看看的,不便在上面問候皇子殿下,但是,皇帝總認為真想關心楊麒兒的時候,季衡也總是能夠關心的,例如隨著奏摺寫封密信帶回來,那也是可以的,但季衡卻似乎完全把兒子忘了。
季衡的這近二十封奏摺,幾乎將東南沿海倭寇海賊之亂原因和治理之法全都涵蓋了,對皇帝來說,是最全最系統的治理之法。
已經有翰林為皇帝將季衡這次寫的這封摺子抄了幾份,於是他就對柳升打了個手勢,柳升馬上明白其意,將那抄寫的幾份奏摺拿了送到幾位大臣的手裡去。
季衡四月中旬下東南沿海,至今已經半年時間。
皇帝本意是不要他上戰場的,且給汪秉直下了旨意,要他好好保護季衡,決計不能讓他涉險,但皇帝都控制不住季衡,汪秉直又怎麼做得到。
所以季衡自己調查了閩浙各巡檢司和衛所,且幾乎每次都親歷戰場,然後總結了倭寇之亂,和治理之法。
倭寇之亂,季衡所述理由,其一是東南沿海海防薄弱,衛所腐敗力量軟弱且不作為,讓倭寇海賊可以乘機行事;其二是倭國動亂,且讓本國之民入海前來劫掠;其三是朝廷實行禁海幾十年,只留了廣州作為商埠設立了市舶司,讓其他地方就只能走私,走私之利甚巨,人追逐利益,先是入海走私,之後力量壯大,就直接化為海寇了,化為海寇,開始還是隻敢在海上劫掠,後來發現朝廷東南沿海衛所力量十分薄弱,就直接上岸劫掠了,這等無本生意,自然十分便宜,在他們順利劫掠幾次之後,行動就更是猖獗。
而季衡又言最主要原因還是東南沿海防衛薄弱,沒有強大力量之故,故而朝廷加強東南沿海的海防,為當務之急。
這封闡述倭寇海賊之亂緣由的摺子是七月上呈的,隨著這封摺子的,還有總結的東南沿海一帶的《萬里海防圖》,將東南沿海以前的海圖做了更精細的考察和繪製,並且將海防衛所和海寨現如今的狀況做了精確描述,從地理位置,人員狀況等方面作手,向皇帝詳細地闡述了現如今東南沿海,特別是閩浙一帶的海防的薄弱。
這封奏摺長逾萬字,有理有據,送到皇帝案頭,皇帝一看,心裡就十分有數。
之前不少大人上過此種奏摺,但是誰又有季衡這更讓人醍醐灌頂。
皇帝讓翰林院抄了奏摺,送到內閣去,讓內閣的大臣們傳閱。
季衡下東南時,虛歲算來,正好及冠。
雖然是狀元之身,但是就加閩浙巡撫,依然給人的感覺是嘴上無毛辦事不牢,朝中大臣不滿的不少,覺得這是皇帝寵愛季衡而不在乎實情,就將如此重要的位置給了季衡,大家都等著季衡鎩羽而歸。
季衡這摺子一傳,便讓這些本來等著看好戲的大臣閉了嘴。
這封奏摺送到皇帝案頭才十天,緊接著又一封重要奏摺又送上了皇帝案頭。
便是季衡同汪秉直汪總督以及都指揮使趙致禮的“禦敵海外,堅固海岸,以守內陸”的海防防禦方案的摺子。
這個海防方案定下了之後東南海防禦敵之法。
因這個摺子只是一個大綱,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