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道:“給咱家少爺賀喜。”
遊淼取錢賞了光武與搖光,雖說是自家人,此事也要得個彩頭去的,遊淼邊拆信邊朝搖光招手,吩咐道:“過來說說,家裡怎麼樣了?”
搖光脾氣與李治烽相似,平日不叫到時便安安靜靜站著,有話便說,沒話不吭聲,不開玩笑,一派淡定神色,在眾小廝中也最得遊淼歡心。此刻他一身風塵僕僕,顯也是路上累狠了,過來給遊淼與張文翰洗杯,斟茶,說:“家中諸事還好,上月發洪水時,水車險些壞了次,管家保住了。”
遊淼邊看信邊聽搖光解釋,大水淹了大半個揚州,幸而江波山莊安然無恙,李治烽回去得及時,否則水車便要折斷被沖走了。雖說如此,那水車也被沖垮了小半,鏈條散了,沉在江底。李治烽正在帶人打撈。
下雨積的水,喬珏帶人忙了三天三夜,將水從水渠中引走,當初江波山莊建造時請的高人工匠便早有預備,水渠不僅能供水,還能排澇。這麼一說,遊淼心頭大石終於放了下來。
他看完喬珏的信,卻發現裡頭還有一張,隨手抖開,卻是不禁莞爾。
遊淼的家書才出去三天,此刻估量還沒到江波山莊,李治烽的信卻是先一步來了,內裡是李治烽的親筆,字寫得破落肅殺,力透紙背,顯是平時極少寫字的原因,寥寥數行,內容是:“家中事情未完,馬上便回,想你想得心急如焚,千言萬語不知如何說,更不知與何人說,見信如面,照顧好自己,鋒。”
遊淼看著看著,忍不住笑了起來,越想越是好笑,自己提筆寫信,雖自詡才高八斗,卻搜腸刮肚,寫不出幾句像樣的話來。而李治烽卻剛剛好相反,滿肚子話,空受文才所限,絞盡腦汁不知如何表達,當真是好笑。
張文翰看遊淼不住樂,便打趣道:“我看看?李兄弟說的什麼?”
張文翰一看也是大笑,敲著茶杯高唱道:“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遊淼笑得肚子疼,攔著他搶信,笑道:“不不,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還回來!快!”
這一下數名學子更是鬨笑,張文翰心情正好,與遊淼逗樂半天,有人打趣道:“可是遊夫人家書來了?”
遊淼帶著笑把信摺好,收起,嗯了聲,也不解釋,便進房去了。
那天遊淼拿著李治烽的信,翻來覆去地看了一會,心想再過幾日待他上京來了,等殿試一過,便帶他去轉轉。八月十五總能到了罷,等天子宴請群臣時,正好也領他進皇宮去,見見世面。
八月初十殿試,還有一個月。遊淼得了信,便打醒精神,每天去藏書館裡翻書。
多了個搖光伺候,與程光武兩人,總算夠忙活了。會試一放榜,未中榜的學子便紛紛回去,一時間國子學裡冷清了不少,大多數舉子都想著得個功名,點到貢士便可止步了。而留下來認真應考,準備殿試的,都自有一番抱負。到得八月初十那天,李治烽還未回來,遊淼便帶著搖光前去應試。
殿試考題乃是當今天子御筆親題,只考策問,黎明入場,點名行禮。考生黑壓壓在養心殿前站了一地,點過名後便由侍郎領到各自位上。
遊淼心裡頗有點七上八下,李治烽沒有來,他總覺得缺了點什麼似的。
策問啟卷,遊淼心中一凜,竟是談的邊疆之事!
遊淼忍不住抬頭看場內貢士,所有人臉上盡數現出驚訝之色,策問乃是會試中最後一環,出題者為天子,而策中求問,顯是天子問政於民之意,要就此事而發表自己的看法,綜合平生所學,給出自己的答案,是為“對策”。
遊淼設想過許多次考題,孫輿也談過策問,通常是就民生,轄制,廉政等事出題,有於小處入題,小中見大,也有從天下入題,再深入淺出的考題先例。
然而談及邊疆戰略,卻是遊淼萬萬想不到的,如今胡人於塞外肆虐,較之數年前更嚴重了許多,或許天啟帝出此題,也是一個危機訊號。
說到邊疆,遊淼自信在這麼多考生中,對邊疆戰事瞭解得在他之上的,只怕不多。
但更令他為難的是,要不要說實話?三年前與趙超的書信往來,從孫輿處學到的兵法,卻有頗多地方是不好談,甚至不能談的,只因這些都太敏感,極其容易就會觸到天子乃至朝中大臣的那根弦。
遊淼抬眼看看周圍,又看殿上,重重嘆了口氣。
殿試的題目似乎昭示著遊淼的未來,或許冥冥之中,真有一雙眼睛在注視著他,從犬戎人李治烽到三皇子趙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