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京城那時才會被打得落花流水唄。”遊淼好笑道。
李治鋒簡直是沒脾氣了,遊淼看著李治鋒,只忍不住好笑,覺得他太好玩了,明明他年紀比自己大,為人也更穩重,但這麼多年來,他的心性竟然是始終如一,不管經歷了什麼,一顆心仍然如同赤子。
遊淼過去,親親李治鋒的唇,說:“官場就是這樣,起起落落,都是很難說的,誰笑到最後,才是贏家。你看我先生,十六歲舉仕,二十三歲入翰林院,二十五歲受科舉舞弊案牽連,被流放到兗州,三十三歲平反回京,官至監察長史,四十歲任參知政事,官至太子太傅。四十八歲又被削職,流放到流州,擔個空職。現在都七十一歲了。”
182、卷四 減字木蘭花
李治鋒搖頭,十分不理解,但最後還是點了點頭。
遊淼不敢再說趙超賜婚的事了,反正自己也壓下了這事,萬一給李治鋒一說,估計李治鋒就要提刀闖皇宮,這傢伙什麼事都做得出來。
“還有這個。”遊淼掏出兵部的公文,遞給李治鋒:“讓你去剿匪。”
李治鋒漫不經心地看了一眼,點頭道:“知道了。”
遊淼又說:“要和老百姓打仗,難打得很。”
李治鋒看了遊淼一眼,遊淼說:“都是漢人,你向打胡人一般地殺他們吧,說不過去,也下不了手。你饒他們罷,打仗時他們未必就會手下留情,反而折損自己人。難辦得很,下手前要三思,以招降為主,切忌濫殺。”
李治鋒點了點頭。
兩人在帳內默不作聲,面面相覷片刻,遊淼笑了起來。
李治鋒不解,眉毛一揚,帶著詢問神色。
遊淼搖頭,李治鋒便朝他伸出一隻手,遊淼過去,讓他抱著,兩人依偎在一起,一直沒有說話,直到掌燈時分,兵部的軍符來了,李治鋒才去籌集發兵之事。寫糧餉,點兵,發通令。
遊淼表面上胸有成竹,心裡卻對李治鋒這次出征擔心得很,現在怕就怕民變。且怕什麼來什麼,只怕朝廷一鎮壓,連著揚州南部與交州的人都要反。他漸漸明白到,為什麼孫輿說到此次出征至關重要了。
要讓南方流寇之事平息,就必須在朝廷上,以及在當地朝各大士族同時施壓,李治鋒在外征討流寇,遊淼則要力排眾議,推行新法。輔以趙超的雷霆手段,說不定能完成這場數百年以來最狠的變革。
三天後,李治鋒出徵,趙超親自來送,兩人說了會話,遊淼卻在叮囑新派的監軍謝權,這個謝權是平奚特地派的,知進退,會轉圜,平亂當地計程車族,須得有江南世家子弟前去打交道,遊淼仍不太放心,拉著謝權的手,說:“謝大人,這事就麻煩你了。”
謝權知道輕重,點頭道:“遊兄放心,自然是盡心竭力的。”
遊淼又吩咐人取了銀兩過來,說:“那邊若要糧,你夾張條子在軍報裡一併送過來,我去設法就是。”
謝權再三點頭,遊淼這才放他離去。
李治鋒大軍開拔,君臣之間雖說了不少馬到功成之類的話,卻誰也沒有豪情壯志,只怕這麼一去,不知道又有多少漢人要死於自己人之手。
怪誰?誰也怪不了。
李治鋒出徵後的第二天早朝,遊淼洋洋灑灑,將奏摺一扯,兩萬餘字,終於在朝上發難了。
今日孫輿稱病罷朝,遊淼一人站在殿中,整個早朝赫然已成了他的戰場。遊淼早有準備,不少文臣也早有準備,瞬間便成劍拔弩張之勢。
江南唐族,謝族,林族都是大姓,朝堂上佔了六成,第一個還口的是唐伩,唐伩是唐博的遠房表兄,雖屬同輩,年紀卻已四十有餘。一聽此話便道:“年初不是早已議過一次?該說的都說了,政事堂此刻重提舊事,又是什麼道理?”
遊淼道:“此一時,彼一時也,歲前並不知江南會有大旱。”
“可歲前認為此法不可行。”唐伩道:“如今仍不可行,南方馬上就要入秋了,江州人心惶惶,五月才繳了一次稅,現在又要均分田地,只怕各世家人心離散,陛下,請您三思。”
唐伩官至工部尚書,屯田,修水利,重新策分田地都要透過工部,此刻一反對,朝中其餘諸人紛紛附和。御史臺監察御史林正韜點頭道:“陛下,人心向背,孰輕孰重,一目瞭然,朝廷已派兵前去平息,江州之亂指日可平,只需等待來年開春,一切自然解決。”
遊淼道:“李治鋒已帶兵前去出征,但此事關乎民生,以武力斷然是壓不下來的,各位大人,去年大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