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調糧食,我江波山莊出了十萬斤糧。”
唐博冷哼一聲,又朝孫輿道:“先生,此舉異常繁雜,要丈量土地,重新計算,以工部人手恐數月不得達成。何況秋收之期日近,有些地一旦收回來,又將引起大規模的遷徙。”
遊淼說:“長久耕地的,只要讓他們另立契約,不再和地主籤,與國家立契就是了。”
170、卷四 減字木蘭花
“可你又如何督管他們?”一名叫做嚴臨的給事中又問:“若有人藉此謀私,可鑽的空子實在太多。”
唐博不客氣地說:“遊子謙,我知道你一切以國家為重,但凡事不是想當然這般簡單,新法一旦推行,將遇層層阻障,上令下不達,只會平添麻煩。”
“找一地為試點。”遊淼道:“新法不要完全啟用,一推即推,先尋地方嘗試。”
又有人道:“那就以你江波山莊為例了。”
眾人都笑了起來。
孫輿臉色不太好看,冷哼一聲。少年郎們這才意識到針對遊淼針對得過頭了,便紛紛噤口生怕惹怒孫輿。
遊淼反倒是笑道:“陛下要覺得好,拿我山莊一地來試倒是可以的。”
遊淼那話倒是玩笑話,畢竟他山莊是母親生前真金白銀買回來的,再怎麼也試不到他頭上來。只有泉山一帶,會被均田,但那塊地自己也圈了沒多久,趙超要用,說不得也只能給他了。
反觀之政事堂裡這一群人,多半個個家裡霸佔了不少田地,這些田地有的是官府礙於情面不去查,有的也不知道。像遊德川一般,原本只是買了江波山莊那一塊,漸漸的因為後山無人居住,也無人耕種,便將那處越圈越大,沛縣縣令來問,遊德川使些銀錢便能解決。
官府與地主勾結,在每個地方都是常態。但如果朝廷下旨徹查,就很難說了。武宗年間便有過一次變法,幾乎遭到了所有士族的合力抵抗,最終將擬法的官員流放了事。
遊淼得知最早提出新法的雖是翰林院,而趙超一聽之下便即贊成,但背後的推力,必定是來自孫輿。孫輿已寬鬆了不少,睜隻眼,閉隻眼,用意不在奪走那些士族圈去的地,而是讓大多數南逃的北人有地可耕種。
孫輿臉色紋絲不動,說:“散了,吃飯罷。”
“其它時候也就罷了。”遊淼卻突然開口說:“這種時候,不變法不行。”
諸人本已要離開,遊淼又說了句話,把眾給事中強留了下來,孫輿也不急著起身,只是輕輕捋須,望向遊淼。
“國之大敵無異於二。”遊淼認真道:“外憂、內患。太祖年間,人人有田耕,家家有餘糧,國之初建,萬事順遂。貧富之差不顯,而過了一百年的眼下,勞民大多已失去土地,災荒,旱澇,每一次變動與加稅,就令窮的人更窮,連耕種都無法餬口,大多數人就只能賣田,離開自己的土地。”
“年前已經大澇過一次。”遊淼說:“大澇之後必有大旱,若不及時解決,只怕江南一地流民漸多,必有動亂。”
唐博等人都看著遊淼,遊淼知道孫輿也在猶豫,或許是沒有足夠的力量支援他,貿貿然變法,很可能重蹈覆轍。但這點他無論如何必須支援,否則一到徵糧時,地方大族就會聯合起來拒繳軍糧。
朝佃戶直接徵收,實收入庫的糧食會比朝士族徵收容易得太多太多。別的不說,就算是要買糧,朝廷派個官員,拿著錢去找唐家這種大戶買,對方來一句今年收成不好,自己也不夠吃的,這要怎麼辦?
有糧不賣,屯糧起價是地主們慣用的招,也是物價飛漲的根源。
“推行變法上令下不達。”遊淼道:“確實如唐大人所言,我也知道新法即將面臨的困難,可到了徵糧,購糧之時,同樣的徵收令也會上令下不達,被官員中飽私囊。所以現在變法,只能強推,柔中帶剛,剛柔並濟,比依循舊制要好。”
雙方不言,唐博道:“還是那句話,你能推出幾成?光是揚州一地,你就解決不了士紳……”
“能推幾成是幾成。”遊淼耐心道:“從新令試點開始,新法是大勢所趨,至少在籌備北伐的這些年裡,必須這樣,一個點推動了,就能逐步推行到整個南方。”
唐博等人以不屑目光看著遊淼,孫輿見眾人都沒話說,便道:“吃飯罷。”
給事中們紛紛起身,有的回自己府上,有幾個則留下來,遊淼走出去,伸了個懶腰,席地而坐,腿腳坐得發麻,一個踉蹌,卻看到外頭門房裡坐著個人正吃茶,卻是李治鋒。
“你怎麼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