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滿足一個條件,迴歸越後便大有可能。”本多正信一改方才的挖苦諷刺。神情嚴肅地說道。
“一個條件?有什麼事能讓本家不但不會遭受改易,反而能迴歸越後?”上杉景勝眼中燃起了希望,而直江兼續沉默不語,眉頭深鎖,似乎已經知道本多正信指的是什麼了。
“黃門殿下貴為五大老,本應該擁有在近畿的話語權,可由於會津路途遙遠,殿下又久不在大阪,上杉家的權益便無人捍衛;在地方上,上杉家雖然坐擁東北一百一十四萬知行,可初來乍到,根基未穩,周邊都是如伊達、最上般的野心家,他們早就對會津垂涎三尺,若沒有傳統強大勢力的支援,您又則能震懾住他們,鞏固自己在東北的地位?試想一下,若是在近畿有人為您說服大老和奉行,在東北又和強大勢力結成同盟,這種情況下,即便和右府發生摩擦,也絕對不會傷筋動骨,相反地,若是擊潰右府的討伐大軍,迫使右府妥協,便是攻守逆轉,迴歸越後豈不是指日可待?”
本多正信口若懸河,確實讓上杉景勝躍躍欲試,可就在這時,直江兼續冷冷地說道:“您說的那個條件,該不會是和內府達成同盟吧?”
“您只說對了一半,”本多正信更正道,“準確地說,是和我家主公以及安藝中納言結成同盟。”
“怎麼,安藝殿也甘冒此風險?!”毛利輝元的參與讓直江兼續心中動搖了不少:“這又是內府又是中納言的,在下實在想不通他們為何要幫助本家對抗右府,據我所知,德川家與右府並無太大矛盾,毛利家的秀元殿下更是迎娶了右府的妹妹,兩家結為親家,有這層關係在,反目為仇實在說不過去吧?”
“山城守沒有參透三家的利益關係?”本多正信反問道。
“還請佐渡守點撥一二。”在直江兼續看來,若沒有切身的利益,德川家康和毛利輝元是不會敢於和上杉家結盟對抗秀保的,如果本多正信說不出個讓人信服的理由,那便只有一種可能:這是秀保的圈套,想借機哄騙上杉家出兵,到時候兩家倒戈,事成之後,三家共同瓜分上杉家的利益,這一招小牧長久手時德川家康就曾用過,只不過織田信雄最終變卦,導致功虧一簣罷了。此時此刻德川家再次提出來,不能不讓人心存戒備。
見直江兼續還有所懷疑,本多正信只好將事先準備好的藉口道了出來:“山城守身在東北,難道沒發現這幾年來,本家周邊已經被親右府的勢力包圍了麼?若是拔掉上杉家,那整個東北便沒有後顧之憂,東國就剩下德川家這一隻大老虎,到那時,征討江戶還不是一句話的事情,您覺得我家主公會坐以待斃麼?至於毛利家就更容易解釋了,右府想扶植的是秀元殿下,如此一來,安藝殿的嫡子將何去何從,毛利家豈不是要被分家篡奪,說到這,您明白了麼?”(未完待續。。)
第二六六章 聯盟達成
對於德川家康的參與直江兼續還能理解,畢竟前田利家被削弱後,唯一能在實力和威信上和秀保抗衡的就只剩下他了,若是兩家結盟,興許真的可以與秀保一戰,完成迴歸越後的夙願。可毛利家的參與多少讓人有些意外,自毛利元就時起,毛利家便是盤踞中國,根深蒂固,並不像德川和上杉家似的被迫移封,理應對豐臣氏感恩戴德,況且毛利輝元的性格也不像是敢於背水一戰,他真的會為了家業的繼承和秀保開戰麼?
“佐渡守的意思在下明白了,德川家願意與本家結盟自然是好,可毛利家參與進來的藉口恐怕有些牽強吧,要知道即便秀元殿下繼承家業,那一百二十萬石知行還是在毛利家手中,安藝殿完全可以將嫡子過繼給秀元,待秀元百年之後重新將家督之位收回本家,而且在下聽說秀元殿下到現在都未有子嗣,這不是順理成章的事情麼?”直江兼續直接表明內心的疑惑。
其實德川家此時並未與毛利家達成一致,派往廣島城的大久保忠鄰乃是以“上杉家已經願意和德川結盟”為誘餌,意圖拉攏毛利輝元點頭,不過有吉川廣家在其間穿針引線,說服毛利家的難度要比上杉家低得多,當然,這件事自始至終毛利秀元都被矇在鼓裡,以免他將訊息洩露給秀保。
本多正信雖不知廣島那邊是否已經談妥,但是為了儘早說服上杉家,他也只好利用兩家資訊的不對稱來增加己方的籌碼,不過對於直江兼續的疑問,他還是有足夠的招架能力的。
“山城守可能不知道,早在三年前,右府曾與安藝殿就兩家聯姻之事達成一致,右府答應待櫻姬夫人的孩子出生後便促成其與安藝殿幼女的婚事。可後來隨著右府地位的升高,實力的增強,他越發看不起唯唯諾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