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麼問題嗎?同為江東世家名門,理當互相扶持啊。”張昭疑惑道,以前這些事不一直這樣處理的嗎?
“以前沒什麼問題,現在問題大了,你知不知道現在什麼時候?劉璋在關中大敗曹操五十萬大軍,如日中天,弟弟你不知道我們江東有旦夕滅亡之禍?”
張紘輕出一口氣,緩緩道:“我活了五十幾年,從沒有見過雲這麼厚,天這麼黑,劉璋,益州屠夫,一個顛覆大漢根本,摧殘社會秩序的人,竟然如日中天,如果讓他一統天下,華夏文明要倒退幾百年。
當初我在許昌被強制為官,為什麼主公當政我就回來了?就是因為曹操不體恤世族,對世族打壓,主次不分,沒有仁主之風,可是現在對比劉璋,曹操已經太好了。
弟弟,這個時候,我們應該全副精力想在怎麼對付劉璋上,為了打垮劉璋,我們必須傾盡全力擊敗劉璋,哪怕傾家蕩產,只要我們人還活著,只要我們家族還儲存著,一切都可以重來。
對於其他世族,如果他們哪怕還有一點點良心,就該給軍隊捐錢捐糧。為消滅劉璋盡力。而不是這個時候要主公高價收購他們的東西。削弱對抗劉璋的實力。”
張昭沉默下來,變得凝重。
“弟弟。”張紘鄭重對張昭道:“你記清楚了,擊敗劉璋後,那些世族想怎麼樣就怎麼樣,我們能幫的就幫,但是在擊敗劉璋以前,我們絕不可以再分心了,否則就是塌天大禍。到時後悔不迭。”
“兄長,我錯了。”張昭終於意識到自己錯誤,劉璋大勝,烏雲漫天,自己竟然還像以往一樣思考問題,的確是不該了。
可是張昭擔憂道:“兄長,劉璋留法正主荊州事,其人多謀善斷,現在率著幾萬兵馬在樊城,只要有警。隨時可回師,最可怕的是衛溫有十萬水軍。我們怎麼打得過啊。”
“先去主公那,魯肅會有辦法的。”
…………
魯肅張紘張昭幾個江東核心文武到書房見孫權,孫權手裡舀著一封卷軸滿面笑容。
“主公,何事喜色?”張紘問道。
孫權將卷軸遞給張紘,張紘展開一看,大吃一驚,孫權笑道:“子綱(張紘字)真乃神人啊,說金陵有天子氣,天子我是不敢想,但是王位,竟然還沒遷治就得到了,子綱之算,真神鬼莫測。”
卷軸上面正是天子劉協給孫權下的賜封令,封孫權為吳王,討伐劉璋逆賊。
異姓封王,除大漢開國,四百年來從未有過,雖然知道這是曹操的主意,還是讓張紘吃驚了,曹操為了拉攏孫權對抗川軍,已經不惜血本了。
但是孫權真正高興的原因,張紘不會知道,孫權高興的是劉璋大勝,雖然出乎自己的預料,但是自己終於可以一展拳腳了。
這下,張紘張昭魯肅這些人應該不會反對了吧,看現在江東世族的緊張程度,孫權也知道現在的江東,終於“上下一心”了。
“孤決定不將秣陵改回金陵,改為建業,你們覺得如何?”孫權問道。
“自無不可。”張紘上前拜了一禮道:“不過這些都不是當下要務,主公,川軍如日中天,我們必須想辦法攻取荊州,為曹操分擔壓力。”
孫權看了張紘一眼,“子綱,為何要征伐荊州?當年孤征討合肥,你說兵器即是兇器,戰爭即是兇險,不贊成我出兵。
第二年孤再欲興兵,你說武功貴在因時而取,理當隱伏偃息軍隊,廣泛開墾農耕,任賢使能,務須崇尚寬和仁惠政策,順應天命來施行誅討,這樣就可以不勞師動眾而天下平定。
敦敦教誨,孤至今銘記,現在子綱為何要討伐川軍,孤覺得還是應該隱伏偃息軍隊,廣泛開墾農耕,任賢使能,崇尚寬和仁惠政策,順應天命來施行誅討,不勞師動眾而天下平定,不是嗎?”
“這……”張紘臉上尷尬。
孫權笑了一下道:“開個玩笑,西取荊州豈能與征討河北並論,劉璋暴劣,逆天而行,正是順應天命施行誅討的時刻,子綱不會介意吧?”
孫權其實就是氣不過以前,每當自己要征討哪裡,總是一大堆人跳出來,這裡仁義賢明,那裡聖人理論,總是不讓自己出兵,就算出兵,也在後面搗亂。
這次好不容易讓這些世族大家急上了火,自己一時沒忍住,可是旋即隱藏下來,壓下了想要出氣的情緒。
“不會不會,屬下不敢。”張紘連忙答應。
孫權點點頭,大聲道:“劉璋,與我江東大仇,先兄死於出征之前,吾弟更是直接死於川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