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父親稱王,衝兒在這裡給兩位先生帶話,我父親說了,他此生不會有叛漢篡帝之心,以前沒有,現在沒有,將來也沒有。
我父親說他以前青年時期,一生的最大夢想就是當個徵西將軍,為大漢蕩除胡寇,要不是川軍坐大,父親不得不發動關中之戰,肯定擊滅烏桓,擊敗鮮卑,連匈奴也會完全掌控,而不是現在這樣給他們一塊地,任他們放牧。
現在父親已經是魏王,人臣已極,父親說,人這輩子不能太貪心,貪心的人是自取其禍,王爵,夠了。
大漢祖制,異姓不得封王,父親稱王,不管有沒有更進一步的心思,那都是背叛漢家法度,兩位先生忠心漢室,不滿也是正常。
但是兩位先生應該明白,劉璋封了蜀王,加封大將軍,還有皇太后攝政,如果父親是一個公侯,如何與劉璋對抗?這級別就不是一個級別的,相信兩位先生也知道,爵位,絕不只是一個虛名吧?
而且兩位先生考慮了我軍的狀況嗎?現在那麼多新晉的家族子弟,如果父親爵位不變,依然是公侯,官職都已經定型了,父親拿什麼去冊封新進的官吏武將?難道把以前的官吏武將撤職嗎?
別說父親沒篡位野心,退一萬步講,就算父親野心很大,妄圖封王稱帝,可是以父親的行事作風,也不會如此急功近利圖虛名,這豈不與袁術之流一樣嗎?”
∷更新快∷∷純文字∷
第834章等等,有一個漏洞
“自封魏王,可以說是萬般無奈之舉,不是這樣,不足以與劉璋對抗,不是這樣,不足以駕馭百官,兩位先生還請體諒父親良苦用心啊。”
曹衝站起來,向荀彧荀攸作揖,荀彧荀攸連忙站起還禮,他們的確對曹操異姓稱王不滿,現在聽了曹衝的話,依然不滿,但是已經好了許多。
如果曹操害怕什麼祖宗之法,罔顧與劉璋對抗的籌碼,不能籠絡收攏世族力量,那才是昏主。
明主,必然如此為,而明主如此為又與自己理念相違,荀彧荀攸心裡也複雜起來。
“第三點,曹衝對荀家淪落,向兩位先生賠罪,兩位先生早年跟隨父親,兵不過萬,糧草軍械匱乏,到後來一統中原河北,兩位先生汗馬功勞,荀家汗馬功勞,是我們曹家對不起荀家。
但是父親也有不得已之處,潁川之事相信兩位先生都能理解,我們不能去佔領潁川,保護著潁川,那純粹是給川軍騎兵送靶子,以至於經過穎水之戰,後來的大遷移,荀家地位大大下降。
而這大半年來,各個世家都熱火朝天的擠進朝堂,荀家因為被歸入嫡系,被其他世族疏遠,可是兩位和父親也有隔閡,以至於荀家裡外不是人,這都是我曹家之罪。
可是兩位先生想想,我們被川軍打的只剩下二十萬北方軍隊,川軍七十多萬,我們不得不依靠各大世族力量,如果在這大半年裡,在世族捐錢捐糧,補充兵員的時候,還刻意偏袒曹家原來的嫡系,那其他世家會怎麼想?
所以父親只能暫時疏遠了兩位。奉孝先生稱病在家,父親也沒去看望,為的就是先擊敗川軍,待擊敗川軍之後,還請兩位先生鼎力相助。”
“相助什麼?”荀彧問了出來,荀攸也看著曹衝,隱隱已經猜到什麼,心中難掩驚駭。
“父親有難,請兩位先生相助。”曹衝對荀彧荀攸拜禮。重新道:“兩位先生也知道,如今曹軍近六十萬人,其中三十幾萬是世族的,而錢糧幾乎全部掌握在世族手上,那些世族捐贈的錢糧。全部交給了司馬懿保管,我們的府庫幾乎什麼也沒有。
這樣的局勢,父親擔心恐怕淪為第二個天子,哦,曹沖年幼說錯話了,恐淪為第二個孫權,我父親什麼性格的人。兩位應該比曹衝清楚,那是生不如死。
這次戰敗川軍以後,外部威脅就消除了,兩位應該知道一個不團結的勢力。最可怕的不是面對強敵的時候,而是在強敵消失以後。
父親敢肯定只要擊敗川軍,世族會開始他們的權力爭奪戰,首先要打擊的就是父親嫡系勢力。後果不堪設想,還請兩位先生鼎力相助。”
“主公和少公子要我們怎麼做?”荀彧沉吟半響說道。一開始萌生了離去的志向,不管世家與曹操爭的你死我活。
但畢竟跟隨了曹操十幾年,現在曹衝解釋了所有誤會,又誠心相求,荀彧還是無法做到置之不理。
“內外相擊。”曹衝簡單地說道:“擊敗川軍以後,世族會開始他們的權利爭奪,我們先下手為強。
一共分為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