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是一直渴望與川軍軍師黃月英堂堂正正一戰嗎?下河套之戰後,川軍就該拉起天下大戰了吧,那時候我氐人大軍必將出兵。
我承諾你,這次勝利回來之後,賦予你調兵之權,我要你全權掌舵我軍與川軍的決戰。”
“多謝大王。”
諸葛亮躬身拜禮,與黃月英堂堂正正一戰,確實是諸葛亮的夢想,他們需要這一場勝利,但是在氐人軍中,不知為什麼,或許是猜疑,折蘭英從來不給諸葛亮任何兵權。
除了幾百個親兵,諸葛亮調動一兵一卒都要經過折蘭英同意,而沒有調兵之權,如何與黃月英決戰?
現在折蘭英承諾自己調兵之權,正是諸葛亮盼望很久的。
但是諸葛亮卻沒有多少高興,不是因為不想與黃月英決戰了,而是覺得有哪裡不對,好像很多地方不對,可自己就是說不上來。
“軍師奇襲在前,我們後軍必須等到鮮卑人動了。我們才能動,否則以鮮卑人奸猾,要是反悔,我軍後悔莫及,王越。”
“末將在。”
“這次大軍由本王親自領軍,你為全軍提調,只要鮮卑信守承諾,諸葛軍師偷襲得手,立刻全軍壓上。劉璋的狗頭,就交給你了。”
“請大王放心,劉璋在長安對我侮辱過甚,我必取其頭顱,方瀉我恨。”
“好。願長生天保佑我們,旗開得勝。”折蘭英大聲喊道。
“大王英明,旗開得勝。”眾將高聲齊呼。
……
待眾將離去,只剩下阿科一個人,曹羨對阿科道:“這一年多里,我讓你瞭解軍中,哪些不願歸附我父親的。瞭解清楚了嗎?”
自阿科從天山北脈回來,折蘭英就給了阿科一個任務,暗中說自己因為是曹操女兒,所以想將整個勢力歸附曹操。看看眾將士態度。
阿科回道:“基本已經清楚了,絕大多數將領都不願意,但是強烈牴觸的少,大多是一些心裡不願意。但要是真正歸附,不會反抗的人。”
“會反抗的氐人將領有多少?”折蘭英問道。
“沒有多少。”阿科解釋道:“我們氐人以前一直與漢人雜居。很多都會漢話,風俗也差不多,而且大王到來之前,我們也沒想過建立自己政權,所以大多氐人沒有強大野心。
而且在我們氐人心裡,我們是打不過漢人的,反而是現在羌人的生活讓他們羨慕,可以自由與漢人交易,有鹽巴和鐵鍋等,獸皮草藥也有賣的地方,我們在草原雖然獨立,卻比羌人生活還差。
所以大多氐人將領和士兵,都沒有牴觸心理,只是害怕曹軍會對我們氐人苛刻。”
“恩,那就好。”折蘭英點點頭:“你把那些完全不願歸附,歸附就會反抗的人,比如那多言,全部調給諸葛亮做先鋒,我看他們就埋葬在古道很合適。”
“什麼?”阿科一驚:“大王……真的要歸附曹軍,而且剛才說援助曹軍也不是假的?”
折蘭英抬起眼皮看著阿科:“我說你怎麼比王越還笨?鐵了心不歸順我父親,不一樣不會歸屬川軍嗎?夫君和父親都是漢人軍閥,性質不一樣嗎?”
阿科恍然大悟,真覺得自己挺笨的,可是旋即又皺眉:“那……大王,如果這次下河套戰爭失敗,曹軍可就真的滅了,魏王在那信上說……”
阿科沒說下去,曹操在信上說,下河套一戰失敗,曹軍將徹底沒有抵抗之力,自己也將自殺全名。
“我說歸附父親你不贊成,不歸附父親,你也不贊成,你要我怎麼樣?”折蘭英看了阿科一眼,旋即臉色沉下來,浮起一股悲意,仰起頭不讓淚水流下來。
阿科看了有些心痛,對於折蘭英的感受,他能深切體會,一邊是父親,一邊是夫君,她又能怎麼選擇?怎麼選擇都是苦的自己。
阿科沉默一會道:“其實我心裡贊成歸附川軍,與大王角度不一樣,不止蜀王比魏王強大,也因為川軍的凌厲,當初我在蒲類國差點全軍覆沒,可是蜀王轉瞬之間就平定了天山以北各國,還建立了天山都護府。
再加上以前山谷裡對蜀王的印象,無論公私,我都更願意歸附川軍。
但是大王和我不一樣,父親與夫君是等價的,大王應該慎重選擇,無論怎樣,阿科都支援大王。”
“我與你的想法一樣。”折蘭英說道,擦了一下眼睛,對阿科道:“他們誰強大我幫誰,我不可能去幫助弱的一方,讓他們無休止的爭霸下去,我想盡快結束大漢的戰爭。
如果父親比夫君強,我就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