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夠安穩吃的下的。不看連內志都是安安穩穩麼,英國人在天方世界的力量不算小,但對比起真正的精銳來,不值一提。
原時空所謂的‘阿拉伯的勞倫斯’,這個世界卻再也不可能存在了。
戰爭變了,天方世界的地位也變了。
不管是奧斯曼還是中國,還是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和奧匈,所有的西方國家都不願意看到半島上一片狼藉。
原時空的天方世界只是一片廣袤荒涼的窮鄉僻壤,除了優越的地理位置以外,並不存在與其軍事價值相當的利益價值。而在眼下的世界,半島是漂浮在一片黑色的黃金海洋上的島嶼。誰也不會忽視這裡。
雙邊的態度不一樣,誰也不能以絕對的優勢拿下這片土地,於是這裡就成了不為戰爭所困擾的世外桃源。一直到現在,中國人露出了獠牙,他們覺得自己已經有足夠的實力拿下一切了。
隨著一個加強師的達到,整個半島的氣氛大不一樣了。特別是中國海軍大張旗鼓的西進。任何一個腦殼裡還有腦子的人就都清楚,中國人這是要動手了。
羅伯特等三個集團軍自然是不能打硬仗的,但是大英帝國的面子不能掉了。羅伯特已經受到了指示,也依照命令做出了佈置,頗有些和中國陸軍針鋒相對的意思。只不過,誰都知道他手下的五萬大軍究竟是些什麼貨色。又或者說,這些大體士兵由印度阿三組成的部隊,誰都把他們當成了笑話。
英印軍第13集團軍有兩個軍,每個軍下轄兩個師。再各自配有一定的直屬部隊,一共五萬人。巴林是他們的總部,鋒線則處在了達曼。
達曼原為沿海一小居民點,自從法國人拿到了這裡的勘探開發權,發現了儲量極大的油田後,就遂日漸發展了起來。待到戰前,這裡已經有三萬多居民。法國人有心將達曼建設成半島北岸【波斯灣】最大的商港,不僅投入重資開發油田。還創辦了煉油廠,準備將達曼變成他們在半島北部地區的石油工業中心。法國人設立了大硫酸廠、潤滑油廠以及其他石油化工企業十多家。鼎盛時候這裡光歐裔就有三四千人!
1919年7月18日早上6點。中國陸軍半島縱隊第一師的陣地上,一個機械化加強營的部隊已經秘密的進入到了陣地,離陣地不到兩千米的地方就是英國人在達曼設防的最前沿了。
這地方比較缺水,可是達曼本身並不缺水,這也是法國人將諸多工廠建設在這裡的最大原因。一個不甚寬的小河將兩邊一分為二,那條叫做盧拉合爾河的小河也因此變得出名了許多。
夏季的達曼很是炎熱。這裡臨靠波斯灣,時不時的會下雨,但狹窄的波斯灣估計也只夠滋潤靠海的這一條‘細線’了。盧拉合爾河的水面變窄了很多,因為這是它的枯水期。河面最多隻有十米,四十多米長度的橋樑顯得非常扎眼。
橋樑是法國人建造的。非常結實,也因為太具有代表意義,中英兩邊誰也沒控制著這道橋。可供兩輛卡車並列透過的橋樑非常乾淨,兩頭敞開,但卻根本沒有行人車輛路過。
羅伯特十分想把這座橋給炸燬了,讓中**隊要想過河的話就得搭橋才行。然而中國方面嚴詞抗議,兵鋒直逼羅伯特眼前,亞丁的英國半島總督趕忙叫停了羅伯特的行動。
哦,對了。這個半島總督也是剛出現沒兩年的新鮮玩意兒,是奧斯曼人從半島陸續撤退後倫敦升格了亞丁的級別,其總督梅爾斯。羅素是第一人約翰。羅素伯爵的孫子,約翰。羅素則是上個世紀中葉英國輝格黨的黨魁,大英帝國首相。
所以羅伯特很苦逼。他明明知道對面的中**隊早晚會打過來,卻不能把眼前的橋樑給炸掉,這世間還有什麼比這更令軍人屈辱的呢?
防守在達曼的英印軍隊時刻處於戰備階段。但是他們不知道,為了這一次的進攻,半島縱隊調集了自己80%的火炮,總共有八十多門105毫米口徑以上的重炮。另外空軍的的戰機也做好了準備。戰鬥一打響,空軍的戰機就會對英印軍空軍和陸地展開全方位的壓制。
駐防達曼的是英印軍第13集團軍的第25軍的一個師,全師一萬餘人,編制相當到位,指揮官是新到不久的英國陸軍上校菲兒。蘭巴特。這位蘭巴特上校在奧斯曼戰場上已經戰鬥了三年,從一名本土部隊的少校成功升為上校,就戰鬥經驗和個人能力上講是無可爭議的。
戰鬥打響,只要能擋住對面中**隊三天,他就能夠晉升為准將。這是總督親口對他說的。
中國人總兵力才四萬多點,英**隊則有二十餘萬,可雙邊的戰鬥力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