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比以前在關外時不知要好了多少倍,吃的住的再也不用自己動手,為了混口飯吃,想當滿人的奴才到處都是,城外的田地也任由滿人們圈佔,這樣的日子不打仗了,過得才真叫舒服。
漢臣們對此訊息卻是莫衷一是,有些漢臣家在南方,有的甚至還有親人在南明治下,投了滿清之後,倒是迫切希望滿清能統一天下,好讓他們的家鄉也在滿清治內。
此時已經成為皇叔父攝政王的多爾袞卻在紫禁城武英殿裡看著眼前的奏摺大發雷霆,這和談才剛剛結束,這些滿人們就把以前的一套做法又搬了出來,不少人開始大肆圈地,不少人對漢人嚴酷無比,沒有幾個滿人貴族家裡一天不死幾個漢人,連范文程這樣的漢臣都覺得太過分了,也寫了奏摺上來,漢臣們寫的奏摺更是撂成了高高一疊。
這幫蠢貨!你們難道不知道揚州的漢人們正在磨刀霍霍嗎?你們真的以為同南明朝廷的一紙和約能約束得了揚州軍嗎?多爾袞在心裡罵道。
為了對付揚州軍,多爾袞放下身架,親自到將作監賞賜那些低賤的匠人們,又找到南明遺留下來的幾個洋人,求他們幫大清製作精良的火器,這幫洋人還推三阻四的,讓多爾袞惱火不已。
多爾袞把湯若望請到宮裡好生撫慰,請他派人再去請些西洋的匠人來幫助大清製作火器,湯若望卻提出要求,若他日大清一統天下,必須把基督教設為國教。
到時候統一了全天下,誰還會理會你們那一套?多爾袞心裡這麼想著,嘴裡卻飛快地答應了下來。
去西洋的使者已經拿著湯若望的書信出發了,從西洋一來一回怕要個半年以上吧,天才知道揚州軍什麼時候又要再起刀兵,大清遠遠沒有到高枕無憂的時候。
多爾袞看著眼前的奏摺,有一種深深的無力感。
沉思良久,多爾袞還是決定把滿臣和蒙古大臣們召集起來,給大家講清這個道理,如果大家都轉不過彎來,大清還不如撤回關內算了。
“恭喜皇叔父攝政王,我大清如今平安詳和,皇叔父攝政王功莫大焉!”幾個滿人大臣上前恭賀道。
聽到幾人恭賀,大家也紛紛上前施禮。
“平安詳和?大家還是早做準備,不日我大清將撤回關內,把北京城交還大明,咱們依舊去關外平安詳和吧。”多爾袞淡淡地說道。
聽到多爾袞這麼一說,有些人疑惑地看著多爾袞,象索尼等人卻是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
“大家想過平安日子,我也想,但是咱們得問問揚州軍答應不答應?你們都知道,陝西、河南、河北、山東、山西等地都是連年乾旱,明年是否還是一樣,只有天才知道,咱們京畿一帶的糧食根本不夠吃,還得靠運河來運糧食。”
多爾袞慢慢說著,聽得索尼等人頻頻點頭,有些人卻是一幅無所謂的神情。
“現在運河被揚州軍把持著,兩湖一帶的糧食根本運不過來,現在北京城的米價已經漲到四兩多銀子一擔,如果明年還是這樣,我看大家的好日子也算到頭了。”
聽到多爾袞這麼一說,眾人才開始緊張起來。
“這還只是一方面,大家真的以為我們大清能同大明共存嗎?我告訴大家,我們跟大明已經是世仇,是不死不休的局面,大明朝廷可能希望維持現狀,但現在出了個揚州軍,他們肯罷休嗎?大家可能只覺得揚州軍打仗很厲害,咱們大清在他們面前老打敗仗,但是我再告訴大家,他們籠絡人心的本事更是厲害。”
“攝政王說得對呀,當初他們那個大都督一封《告中國同胞書》不知拉走了多少讀書人,長此以往,人心都向著揚州,咱們大清比當初蒙古人都會不如,蒙古人好歹坐了一百多年江山,咱們恐怕連明年都熬不過去,咱們滿人人少,如果大家還在貪圖安逸,貪圖享受,恐怕離亡國也不遠了。”索尼接著多爾袞的話說道。
大家見多爾袞的對頭索尼都這樣說,越發緊張起來。
“攝政王,那我們要怎麼做?”有人問道。
“怎麼做?你們看看這些,先把這些問題解決了再說。”多爾袞拿起案几上的奏摺遞給眾人。
“近來我觀史書,哪個朝代開國之初都是輕徭薄賦,大力鼓勵生產,安頓民生,這個朝代才會興旺,而我大清現在對漢人極盡盤剝之能事,恐不是大清之福啊。”大學士剛林跟著說道。
“你們到北京城外去看看,還有多少流民?多少乞丐?又有多少滿人還在不停地圈地?還在不停的拉人為奴?這樣的漢人只要有人登高一呼,你說他們會不會再拿起刀子朝你們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