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爾袞的這封勸降信如果拋去內容不說,就文章也是極精彩的。多爾袞當然沒有這樣的才情,這封寫給史可法的勸降信就是李雯捉刀的。
另一個時空歷史上李雯早在一六四七年就因為回鄉探親染上了疾病死了,死時才三十九歲,現在卻因無數歷史事件都已經發生改變,現在的他反倒活得好好的。
漢臣們早在李雯唸完勸降信就已經懂得了勸降信的意思,而滿蒙大臣們卻要在李雯講解之後才明白過來。
李雯講完之後,大殿上頓時如同開了鍋一般,鬧得一團糟。
並沒有多爾袞那般霸道,況且局勢已經如此糜爛,濟爾哈朗在群臣眼裡並沒有什麼威信,濟爾哈朗吼了半天這才讓大殿上安靜了下來。
“大家不要鬧了,如此鬧成一團,成何體統?有話一個個說!馮先生,你覺得該怎麼辦?”濟爾哈朗朝馮銓說道。
濟爾哈朗首先問馮銓是有他的用意的,在他看來,馮銓當初投靠大清就非常積極,現在漢人又打回來了,馮銓應該是積極表示歡迎的漢臣,如果馮銓能開個頭,後面自己就可以順著他的意思說下去。
“稟攝政王,太后和皇上已經親去蒙古請求大軍來援,豫王若能順利回到遼東,不日也將組織兵馬重回京城,且京城城牆堅固,城內猶有五六萬兵馬,若我大清能上下一心,國防軍想要攻下京城絕非易事,故依臣之見,當以堅守待援方為上策。”
馮銓從群臣中間走出來,朝濟爾哈朗施了一禮,這才開口說道。
本想讓馮銓率先提議投降一事,結果馮銓這一通話說出來,武英殿上旋即又鬧作了一團。
“馮學士,你是從何得知皇太后和皇上去蒙古是去請救兵去了?而且一定能帶回蒙古大軍?”滿人大學士剛林奇怪地朝馮銓問道。
“這”馮銓卻說不出個所以然,這個是他自己腦補出來的,在聽說太后和皇上跑了以後,馮銓就一直自以為是地這麼認為著,現在剛林問他,哪裡說得清楚?
比濟爾哈朗更瞭解馮銓的剛林卻非常明白,馮銓並非不想投降國防軍,他只是害怕國防軍進了京找他算賬,當初馮銓出使南明的時候,在南明的武英殿上揚州大都督對馮銓說的話剛林都是全聽說了。
“稟攝政王,京城糧草只能維持五六天了,即使國防軍不攻城,京城亦不能堅持下去。依臣之見,現下戰不成,守亦不成,而南京政府和國防軍既把我滿人當成其一份子,咱們降了也算是給滿人找了一條出路,臣之淺見,請攝政王定奪!”戶部尚書巴哈納出班說道,他的聲音不小,整個大殿上都聽見了。
巴哈納的話讓大家都安靜了下來,其實大殿上所有人都知道這是現在面臨的唯一出路,即使是馮銓也不再說話了。
大殿上安靜了片刻,終於又有滿蒙大臣出班表示同意巴哈納的意見,倒是一幫漢臣卻沒人出班說話。
就在濟爾哈朗還有些猶疑的時候,東門守將派人送來了國防軍的又一封書信,濟爾哈朗讓人開啟一看,國防軍竟直接要求派人進京城與他們交涉投降事宜,這次濟爾哈朗不再找馮銓問話了,只與剛林和巴哈納幾人商議了一下,同意了國防軍派人進京城。
是左懋第自己向羅劍提出來要進京與滿清朝廷商議投降事宜的,羅劍想了片刻,同意了他的請求。現在局勢已經十分明朗,想來濟爾哈朗並不敢對左懋第如何,安全自是沒有問題。
羅劍從自己的衛隊裡派了一百人給左懋第當護衛,一百人雖少,但這些人是國防軍最精銳計程車兵,他們的精氣神會給滿清的大臣們造成很大的壓力。
左懋第是騎著馬從東門進的京城,上次進京時左懋第是帶著“壯士一去不復返”的悲壯心情,但這次卻完全不同,看著身邊精銳的國防軍年輕計程車兵,左懋第的心情十分愉快。
羅劍讓左懋第協商的條件並不高,歸納起來只有一條,那就是京城所有滿清軍隊必須全部撤出京城,京城一切維持現狀,等國防軍進京後再作處理。(未完待續。)
第三百三十九章 一個王朝的終結
神經大條的王強終於從放跑了多鐸的沮喪中走了出來,現在他又有一個新的任務,那就是組織部隊準備進京的入城式。
羅劍本不喜歡這些花架子,但左懋第進京之前就同乙邦人等人給羅劍提了建議,為了提升京畿百姓對南京政府和國防軍的信心,一次威武雄壯的入城式很有必要。
這對王強來說並非難事,七師以前就很強調佇列訓練,現在不過是重新組合一下而已,羅劍看了幾遍,雖說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