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要撤退可沒那麼容易,就在清軍後方鑼聲響起的時候,汪澤誠同時下達了追擊的命令。
騎兵旅一直追出二十里開外,一路上又留下了五六百清軍騎兵。
騎兵旅這次大獲全勝當然讓劉肇基非常高興,不過劉肇基並沒有高興很長時間,讓他頭疼的事情很快就來了。
騎兵旅這次和清兵的對戰糟蹋了上千畝的莊稼。看到村裡百姓們坐在莊稼地裡痛哭。劉肇基覺得頭大如牛。
如果只是勻幾天的糧食給百姓。一軍當然能夠做到,但這些莊稼是百姓們一年的口糧,有的還要交租,莊稼毀了,那些地主可不會少收一兩租子。
沒有更好的辦法,劉肇基只能把打死打傷的清兵戰馬留給了這些百姓,又從一軍的糧草裡給他們劃了部分糧食,燃眉之急是解決了。但全年的問題怎麼解決,劉肇基卻再也沒辦法了。
劉肇基並沒有頭疼很久,因為路振飛帶著一幫官員趕到了。
路振飛從南京一路出發趕往河南,是在史可法的連聲催促下匆匆出發的。
路振飛的事情很多,對新收復地區的官員進行甄別是他的本職工作。
從歸德到鄭州沿途劉肇基遇到了當年多鐸大軍南下時同樣的場景,劉肇基已經分不清楚這些大軍一到立即開城投降的是以前的明軍還是大順軍,可能有的既當過明軍,也當過大順軍。
河南的官員同樣如此,哪路大軍來了都開城投降。
崇禎年間李自成的隊伍剛起事到達河南時,那時見官就殺。投降的還少,後來建立了大順政權改變了策略。有政權就必須有要官員,農民起義軍裡實在挑不出來,也只能把明朝的官員拿來湊合用。
滿清後來進入中原時也面臨同樣的問題,這就造成不少官員先是明朝的官員,後來投降大順,明軍打回來又回到明朝,滿清大軍來了以後又投降滿清,投降幾乎成了一種本能。
國防軍進軍速度太快,南京政府根本來不及培訓足夠的官員,有些地方的官員只能先將就著用,但並非是個官員就能繼續當官,路振飛這次來就是要對他們進行甄別,首要條件就是對百姓沒有惡行,其次就是查有無貪腐行為,貪官那是一律不能接著用了。
路振飛另一個重要任務是史可法交給他的,那就是在新收復地區推廣紅薯、玉米和土豆等高產作物,史可法引用了羅劍說的話給路振飛說,叫“軍隊向前進,生產長一寸”。
雖然南京政府當初並沒有就這些作物對滿清統治區進行封鎖,但民間私下的傳播速度非常慢,幾年時間並沒有足夠的種子傳到河南一帶。
這次路振飛就帶了大量種子來,從歸德開始就一路邊甄別官員邊推廣農作物,等到了雙塔鎮卻正好解決了劉肇基頭疼的問題。
還別說,路振飛在河南推廣新作物還真不太順利,這個時代時,糧食生產是一個家庭的頭等大事,一年到頭就指望著田地裡的那點收成過日子,這要讓每家每戶拿出一半甚至全部土地來播種新作物,幾乎跟一個現代人把所有財產全部投到一個完全不瞭解的專案裡沒什麼區別。
儘管路振飛的官不小,但雙塔鎮的百姓們卻沒聽說過“組織部長”,“我是南京政府的‘吏部尚書’,這你們總懂吧?”路振飛無奈地跟雙塔鎮百姓說道。
“吏部尚書”?這可是大得要命的大官,雙塔鎮的百姓見路振飛並沒有穿明朝的官員補服,本就不太相信他,現在聽說他是這麼大的官,頓時嚇得紛紛跪在地上,弄得路振飛又是一陣忙活。
一軍在雙塔鎮跟這裡的百姓們關係處得非常不錯,大家都說從沒見過這樣的隊伍,哪有軍隊幫百姓幹活的?不信?你看地裡那個拿著鋤頭幹得正起勁的那位,那可是一軍的軍長,聽說軍長可是南京政府的大將軍呢。
現在南京政府又派來這麼大的官,乖乖!“吏部尚書”!莊稼人也許一輩子連縣官都見不到,今天竟然見到了“吏部尚書”,這讓雙塔鎮的百姓們有些興奮,也有些害怕。
好在這位“吏部尚書”也是一個沒架子的大官,而且廢話也不多,大家不敢種新莊稼,“尚書大人”也不怪大家,只讓人在村裡支起一口大鍋,把那些紅薯、土豆煮了一大鍋,讓大家來品嚐。
紅薯的味道不錯,又香又甜,土豆粉嘟嘟的,吃起來飽肚子,大家的疑惑少了不少,不過這新莊稼到底該怎麼侍弄,大家都不知道,想問卻又有些不敢。
本來大將軍親自下地幹活已經讓百姓們誠惶誠恐了,讓大家沒想到的是,這位“吏部尚書”大人竟把袖子、褲腿一挽,領